刘湘辉是长征时因伤流落在四川省古蔺县的红军团参谋长。他在群众的救护下,历经艰难险阻,终于与中共古蔺县地下组织接上关系,开展了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刘湘辉怀着耿耿忠心重返部队,奔赴抗日前线。解放后,他历任江西省万载县大队大队长、广东省粤州军分区司令部军械科长,四会县兵役局长等职。长期以来,刘湘辉与太平渡的群众一直鱼水相依,保持着血肉关系。他的生平事迹,陈列于太平渡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陈列馆里,他的革命精神,在川南人民中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刘湘辉,1913年5月12日出生在袁州区慈化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刘兆庆是个缝工,靠做手工兼营三亩薄土和小块油茶来维持一家七口人的生活。 母亲欧阳氏是个善良朴实的农村妇女,刘湘辉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他8岁开始放牛,14岁去万载县帮人家做花炮维持生活,从小受人歧视,尝够了被剥削压迫的苦头。1930年6月,刘湘辉和堂叔刘德胜一起参加湘鄂赣独立团,不久,正式编入红三军团五军十三师当战士。1930年8月,党代表江录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年冬,刘湘辉参加了第一次反“围剿”围歼敌十八师张辉瓒的战斗,全歼敌9000余人。1931 年春,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围剿”,红一方面军从东固、富田一带向东横扫700余里,连打五个胜仗,歼敌30000余人,一直打到福建建宁。在歼敌刘和鼎师的战斗中,已升任班长的刘湘辉先后两次负重伤,连长上山寻找未获,还以为他牺牲了,堂叔刘德胜为此还买了香烛纸钱“祭奠”他。几个月后,当他带着未愈的伤病回到部队,得知党代表江录在打高兴墟的战斗中牺牲了,回想起党代表对自己的关怀培养,他忍不住泪如雨下,悲痛万分。为了给烈士报仇,他不顾伤病未愈,立即要求参加打会昌的战斗,消灭了敌人的靖卫团。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刘湘辉和其他20多名党员荣幸地被中央军委抽调为大会担任警戒,维持会场秩序,会后还列队摄影留念。
1932年底,刘湘辉随队第二次攻打会昌县城。俘敌300余人团长自杀身亡。刘湘辉在师教导队学习后,被提升为特务连排长,随队解放黎川县城和进攻南丰县城,击溃敌毛炳文师。这次战斗中,刘湘辉大腿负伤,未经医治又参加了第四次反“围剿”的战斗。蒋介石调集30多个师的兵力向我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刘湘辉随队参加歼灭敌五十二师和五十九师的伏击战斗,一天一夜急行军300余里赶到宜黄子黄陂,给敌人一迎头痛击。刘湘辉所在排缴获重机枪6挺、步枪80余支,活捉敌旅长一名,俘敌300余人,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不幸的是,他那已升任连指导员的堂叔刘德胜在兴国战斗时牺牲了。1933年4月,刘湘辉奉命调任福建连城县工人师一团一营机枪连连长。他率部参加了消灭发动武装红枪会的战斗,还奉命到二营机枪连,通过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改变了这个连队的落后面貌,部队从连城向江西开拔时,他被提升为二营营长。
1934年6月,刘湘辉奉命调瑞金,持刘伯承亲手给他开的介绍信,到红军大学军事指挥第三科学习。在这里,他亲自聆听了毛泽东、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人的教诲,当时担任中华苏维埃主席的毛泽东同志来校讲话,他那普通的衣着和循循善诱的语言,给刘湘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红大毕业后,刘湘辉被分配到红八军团二十三师六十七团任参谋长,他文化太低,深恐不能胜任,所以找着来校的朱总司令辞职。朱总司令当众对他说:“你是工农出身,你不当参谋长,谁当?大家都不干,把部队解散行不行?”刘湘辉听了,不好再讲了,只好站起来说:“谢谢总司令对我的教育。”
(二)1934年10月,中央根据地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开始了艰难的长征。中央直属单位组成红军司令部,从瑞金向于都开进。红八军团二十三师为前卫师,六十七团为前卫团。上级命令前卫团迅速架好于都河浮桥,保证中央首长和直属纵队安全通过。刘湘辉命令前卫营跑步过河抢占阵地,堵截赣州和广东南雄方向可能进犯之敌。一个营就地占领高地掩护架桥,另一个营和直属单位立即筹备架桥材料。他们派人向老乡借来梯子,取下寺庙的匾额、大门,把凡是能用上的东西都搬来架桥。那时候,部队连印刷机、压钞机和X照光机都搬着走。为使浮桥牢固,刘湘辉严密组织,认真检查,架好后还带领部队重踩猛跳过浮桥,先组成两路纵队从桥上跑过,再以营为单位三路纵队纵跳过桥。
通过于都河后,部队越过湘粤边境,先后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准备到湘西会合红二、六军团。蒋介石急忙变更部署,集结重兵于黔阳、洪江地区,布成一个口袋等着红军往里钻。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战斗,中央红军受到严重的损失,从长征开始的8万余人,锐减为3万多人。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坚决主张放弃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部队改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进军,12月18日党中央在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作出了有历史意义的决议,并将红八军团并入红五军团。中央红军继续深入贵州,连打胜仗,击败贵州军阀王家烈、候之担部,连克十余座县城。但刘湘辉在湖南省凤凰县和贵州老禾山的战斗中又先后两次负伤。部队首长为了照顾他,让他到总医院一边休养,一边随军前进。
(三)1935年1月,全军到达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稍休整后,部队即西渡赤水河,横穿古蔺县境,到达云南扎西,召开了直属单位营、科长以上的干部会议,由张闻天传达了中央政治局遵义会议精神。当讲到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批判了王明的错误路线时,欢乐的情绪充满着整个会场。
扎西整编后红军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向贵州进军,谁知就在这时,决定刘湘辉命运的不幸事件发生了。一天晚上,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部队途径古蔺县石夹口附近时,刘湘辉不幸被牲口撞下悬崖,昏死过去。千军万马,奔赴戎机,都没有发现,部队一直向前进发了。
天明后,路过的老乡发现了他,试试还有一点气,才把他救了上来。一位姓张的游医为他治伤,一些群众筹了一点钱把他寄养在一家姓李的客栈里,当地的群众热爱红军,有的给刘湘辉送醪糟和鸡蛋,有的送稀饭、豆腐,在群众的关心和照顾下,他的伤势渐渐好了起来。他离开了石夹口,来到了赤水河边的太平渡,可是打听不到红军的去向,走投无路之下,他准备讨吃要饭回江西。这时,一位姓何的石匠收留了他,何石匠父亲何庆功务农为生,家中生活也很窘迫,但他一家对红军刘湘辉亲如家人。有一次,刘湘辉跟何石匠劳动回来突然发病,何家老小无微不至的照顾他,到处为他求医寻药,什么小偏方都用遍了,特别是何妈妈像亲娘一样,通宵达旦守护着他,好不容易才把他治好。
(四)太平渡有个叫张泽轩的在街上开了家小药店,刘湘辉给何石匠当帮手去他家干活。当张大爷得知刘湘辉是红军时,对他讲起了红军三次路过太平渡的情形,尤其是红军走后,吃了他家200多斤黄谷,还留下一封信和几块银元给他,他认为红军是难遇的好军队,因而对刘湘辉也更加另眼相待了。张泽轩老人主动收留了刘湘辉,并介绍他在太平渡挑水求生。 日子久了刘湘辉与张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不时给张家老小讲红军故事和宣传党的主张,引导他们同情革命。
地头熟了,生活有了着落,刘湘辉开始在群众中做些工作,联络红军掉队人员,并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暗暗寻找党的组织。他在太平渡结识了穷苦出身、开小店的柳淮青,并影响柳家父子以后都参加了革命,他在石夹口街上联系找到了掉队的一军团二师的连长周树林,周认识地下党员刘宗沛,刘湘辉通过刘宗沛,又找到了古蔺县地下党组织负责人熊少阳。从此,他这个远方游子精神有所寄托,不再感到孤单,生活虽苦,心中却踏实多了。
刘湘辉在太平渡带扎下根来,难免不引起地方反动当局的注目。1936 年和1937年3月,乡公所曾两次以拉壮丁为名,胁迫刘湘辉两度去当乡丁。这时他听说毗邻的贵州赤水县淋滩区有个名叫刘纯武的区长,收容了大批红军掉队人员,为了摆脱不幸的遭遇,他来到了淋滩。了解到刘区长对抗日比较积极,对红军掉队人员也还宽容,不过他收留的目的在于组织保商队。当时古蔺县地下党负责人熊少阳还约刘湘辉一道去做刘纯武的工作。刘湘辉不得已留在淋滩。
1937年9月,刘湘辉从淋滩街上人们围观的“号外”中,得知八路军大战平型关的胜利消息,又从刘纯武那里打听到国共已合作,红军已改变为八路军的喜讯。他压抑不住心头的激动,把知心的吴正国、胡金标等人找在一起,商量给八路军总部朱总司令和彭副司令写信,向组织汇报情况,要求归队。三个月后,周恩来给他们回信了,信中大意是:你们给朱总司令的信早收到了,前方转告我给你们回信,组织上一直很关心流落在川南地区的同志们,但限于交通阻塞不便联系,祝你们早日恢复健康投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去,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今后可与重庆机房街七十二号八路军办事处周怡同志联系。刘湘辉与吴正国等人高兴极了,他们奔走在川南和黔北,联络战友,传播鼓舞人心的来信和平型关大捷等胜利消息。
1938年9月,熊少阳到太平渡找到刘湘辉,告诉他泸州中心县委正在考虑恢复他的党籍。并同他一起从古蔺县步行420华里来到泸州,中心县委负责人姜伯文会见了他。他汇报了自己的情况,熊少阳介绍了他流落古蔺县的表现,中心县委正式承认和恢复了他的党籍。回到太平渡以后,他和邮局的地下党员陈良达发展了新党员柳淮青,正式成立了太平渡第一个党支部,刘湘辉任支部书记,以后他们又在红军掉队人员中发展了杨寿山等几名党员。
1938年底,刘湘辉和胡金标,持周恩来的亲笔信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找到了周怡同志,正式要求归队。周怡安排胡金标到重庆新华印刷厂工作,动员刘湘辉仍回太平渡联络红军掉队人员,以便相机奔赴前方。1939年4月,为了防止国民党以“八路军在后方收容红军掉队人员为借口”,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周怡来信,要刘湘辉暂停组织红军掉队人员。三个月以后,熊少阳去泸州请示上级回来,决定由他护送刘湘辉去重庆。同年9月,刘湘辉和另一名红军掉队人员李茂珍一起搭船悄悄离开了太平渡,于16日到达重庆,当即介绍他去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从重庆起身起,有两部汽车同行:一部小汽车上坐着林伯渠、吴玉章、王明及一位处长;另一部大车上坐着刘湘辉和一位廖副官以及303名奔赴延安的男女知识青年。到西安后伍修权同志接见了他。同年10月底,他被分配到山西省高平县抗大一分校学习。
1940年12月,抗大毕业后,刘湘辉分配到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教导队任文书,1941 年调山西太岳区岳南军分区任通讯参谋,1942 年3月任太岳区武委会作战参谋。直到这时,始批准他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 年5月至1945年4月,刘湘辉在太岳区党校参加了整风学习,经上级批准,重新将其党籍从1930年9月算起。 1946年以后,刘湘辉先后担任太岳区士灵县武委会科长,沁水县武委会主任,河南省豫西一分区政治部民庭科长,闵乡县大队政治教导员,河南省军区政干校一大队副大队等职务,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尽了自己的努力。1950年起,刘湘辉回到家乡宜春,先后担任江西省袁州军分区司令部副科长,万载县大队大队长、万载县武装部副部长。1952年调任广东粤州军分区司令部军械科长、四会县兵役局长。长期以来,刘湘辉在流落古蔺期间曾被迫担任乡丁和保商队问题,一直受审查,他不得已于1956年1月申请离休。1959年2 月,调回江西省宜春军分区安置休养。
(五)刘湘辉参加革命几十年 ,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他离开太平渡重返部队后,曾两次寄书柳准青和房东张泽轩,他十分感激古蔺人民群众对他的教命之思,永远忘不了战斗在赤水河畔的日日夜夜。这些信经山西、延安、西安、成都、重庆等地,历时几个月才到了柳准青和张泽轩手里,他们接信后激动不已,也曾回信,但刘湘辉均未收到。张泽轩大爷1940年病故前,病重中还念叨着刘湘辉。
1955年,太平渡张、柳两家出乎意料地再次收到刘湘辉的来信和全家的照片。1959年3月,刘湘辉和爱人李全给家乡慈化人民公社捐献自己多年结余的1000元钱,作为支援家乡的建设资金。此后,刘湘辉又多次捐赠现款,支援地方的农业生产和教育发展。他离休回宜春后,给中共古蔺县委、宜春县委党史部门多次写了回忆文章,与太平渡的群众更是书信频繁,亲如家人。1978 年春,他还准备再去看看他的第二故乡——古蔺县。1980年4月30日,刘湘辉因病逝世,终年6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