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州区文明家庭简介
(一)付和平家庭
付和平今年65岁,年幼时因意外事故失去双掌,面对命运的挑战,他不但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勇气,反而依靠一双残缺却勤劳的双手,与妻子相濡以沫,不离不弃,患难与共,带领家人勤俭奋斗,营造了一个幸福、和美的家庭。
热情豁达精于农耕。付和平吃苦耐劳、勤于思考,精通蔬菜种植技术。充分利用自家的4亩土地,种植各类蔬菜和农作物来增加家庭收入。老付栽种的蔬菜不仅品相好、味道也鲜。经常采摘新鲜蔬菜送给亲朋好友、左邻右舍。
命运多舛勇担责任。付和平与妻子卓月秀孕育了一儿一女。在两人勤恳的经营下,生活虽不是大富大贵,却也有滋有味。然而,意外又发生了。老付家有四兄弟,老付排行老二,后因矿难,老付的大哥和三弟离世。作为家中的顶梁柱,老付主动肩起了照顾三弟的两个孩子的责任。养育四个孩子,对常人来说已是不易,对身有残疾的老付来说便更为艰辛。为了一家人的生计,老付自学了“打春锣”(一种民俗器乐),并在农闲期间外出参加民俗表演挣取收入,“父亲那时候过小年就出去了(湖南醴陵浏阳一带),要到元宵节才会回家。”付和平的儿子付根林说。
家庭和睦村中楷模。2020年,由于老伴卓月秀患有脑膜炎,老付利用家里闲置的柜子,做了一个简易的蜂箱,养蜂酿蜜,为老伴补充营养。老付不仅是好父亲好丈夫,同时也是同村人眼中的榜样。村民们纷纷表示,很小的时候就听大人说过老付身残志坚,勤奋向上的事迹。
(二)彭圣华家庭
回乡创业助脱贫。2007年,彭圣华夫妻俩回到家乡新田镇里光村,创办了一家饰品加工厂,帮助村里几十户困难户、五保户等无收入来源弱势群体解决了就业难的问题。夫妻俩还捐助5万元为村里修建了两口水井,缓解了当地村民用水的问题;累计捐款数万元为村里修建道路;逢年过节,经常带着家人给村里的孤寡老人送去米、油等生活物资,并送去慰问金。他们的善举感动了身边的人,村民交口称赞。言传身教树家风。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彭圣华的家庭中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彭圣华夫妇和父母住在一起,便于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节假日陪老人外出游玩,经常给老人讲一些趣事,排解老人的寂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彭圣华在生活上从不溺爱孩子,使孩子从小养成勤俭和独立的品格,教他们做人要坦诚,做事要严谨,树立远大理想,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热心助人暖邻里。彭圣华一家人乐于助人,与邻居和睦相处,帮忙他们排忧解难,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家庭成员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主动参与环境保护,楼道有垃圾,经常去打扫;邻居家忘了带钥匙不能进家,就请进来坐或打电话告诉邻居家人。和邻近住户能团结友爱、守望相助,关系十分融洽。
(三)施金桂家庭
施金桂有一个崇尚文明、积极向上、相敬相爱的家庭,夫妻二人相敬如宾,其子施勇爱岗敬业,儿媳贤惠大方。勤俭持家家风好。施金桂努力做好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协调家庭的大小事务,使整个家庭和谐融合,和睦相处。合理安排家庭收入、支出,注重勤俭节约,从不铺张浪费,小到一滴水、一度电都要做到充分合理使用,厉行节约,还经常教育家人“一丝一缕、来之不易”爱惜财物,生活要精打细算,用之有度,养成和传承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好家风。传统美德氛围浓。妻子陈小容和儿媳陈慧莎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女性,在她们的身上充分体现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作为儿媳,孝敬公婆。作为母亲,培养孩子谦逊、自强的良好品质,在思想上力求上进,在事业上努力拼搏,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家庭关系和谐,邻里皆知。热心公益全家行。施金桂乐于助人,热心公益,家人也很支持他。疫情防控期间,他带着妻子、儿媳一起协助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排查,自购消毒液捐赠给社区,并义务帮忙开展消毒喷洒工作。其子施勇是袁州分局秀江派出所的一名辅警,进入疫情攻坚战以来,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争当执行防控措施的表率,始终坚守维护辖区稳定工作,严守纪律,服务辖区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