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专题↑
“一条以前没见过的鱼被困住了。”
2021年9月9日,九江市共青城市公安局森林分局民警与市民尹先生共同救助了困在低水洼处的一条“怪鱼”。该鱼长近60厘米,四肢为前四后五趾,尾部为左右侧扁,背部呈黑棕色,腹部有浅灰色不规则斑点,经仔细辨认,正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即俗称的娃娃鱼。
▲江西日报通讯员 骆骁摄
“娃娃鱼”不是鱼
中国大鲵俗称“娃娃鱼”,因为它的外貌好似一个虎头虎脑的黑胖娃娃,叫声又与婴儿的啼哭声极为相似。
对中国大鲵的最早文字记录见于《山海经·北山经》中的一段:“又东北二百里,曰龙侯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决决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人鱼,其状如䱱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
其中“人鱼”、“䱱(tí)鱼”指的都是大鲵。
其实大鲵不是鱼类,是世界现存两栖类中体型最大的物种,一般生长至40厘米时便可达性成熟,其体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大,体长可达2米。
▲记者徐黎明 通讯员熊惠梅 摄
大鲵头部扁宽,四肢短小粗壮;口中长满细密的牙齿,主要捕食对象是软体动物、甲壳类、鱼类及蛙类等;其体色多呈黑褐色、黄褐色,常伴有黑色或红褐色斑,与环境中鹅卵石的质地、颜色颇为相似,是极佳的隐蔽色。
大鲵曾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黄河及珠江流域的18个省份。自20世纪50年代起,由于栖息地连续破坏,以及人为过度捕捉,大鲵的野生资源迅速减少目前野外种群罕见。
第一个野生娃娃鱼自然保护区
大鲵的人工繁殖与养殖是世界性难题。为保护珍贵的娃娃鱼,20世纪70年代,作为我国娃娃鱼主要原产地之一的宜春靖安县就发布了我国第一个保护娃娃鱼资源的通告,设立了我国第一个野生娃娃鱼自然保护区,组建了全国首个娃娃鱼研究所。
2005年,经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并向农业部渔业局转报批准,靖安县被授予“中国大鲵(娃娃鱼)之乡”称号。
2021年4月,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布,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仅限野外种群)。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通知,对于大鲵等仅野外种群列入《名录》的物种,其野外种群严格按照《野生动物保护法》有关要求管理,人工繁育种群实行与野外种群不同的管理措施。
▲靖安发现近5公斤重野生娃娃鱼 江西日报记者邹晓华
江西目前有井冈山省级大鲵自然保护区、潦河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群众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近年,江西赣州、九江、萍乡等多地出现野生大鲵,群众发现后都及时报警,救助并放生了许多娃娃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