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
人民网首页发布了一张
“守护‘物种基因库’的‘生态卫士’”的图片
↓↓↓
你可知
为了完美拍摄这组
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站
工作人员守护保护区的珍贵照片
近日
宜春日报社记者
爬了四座山
跟拍了二天一夜…
下面
就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
走进宜春这个神奇的地方
一探究竟吧
↓↓↓
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靖安县境内
总面积1154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7.82%,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为全球200个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清单,是研究恢复与重建退化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天然参照系统。目前,已知的高等植物共300科966属2106种(变种、亚种和变型),被誉为“物种基因库”。
4个保护站、30余名保护人员
日夜守护着这片广袤的“物种基因库”
他们
被人们称为
手握“物种仓库”钥匙的生态保管员
他们常年穿行在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间,承担着护林防火、动植物资源监测等工作,默默坚守保护着园区的自然资源安全。
坐落在大山深处的大杞山保护管理站,主要承担着野生大鲵的观测和保护工作。得益于北潦河南支上游的良好水质和丰富的虾、蛙、蟹类生物,给野生大鲵创造了一个绝佳的繁衍和生长之地。如何保护好野生大鲵,成为了该站的重要课题。
(图左为彭勇)
“10年前的大杞山溪流里,很难遇见野生大鲵。这些年通过严厉打击非法电捕、下网、地笼等行为,这里的水生物种种群得到极大恢复。现在,我每次夜间到河道里巡护,都能见到十余尾野生大鲵在水中活动。”说起如今的野生大鲵现状,大杞山保护管理站站长彭勇兴奋不已。
野生大鲵的出现,也吸引了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江西省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一批专家、科研人员前来开展科研和保护。在各级人士的帮助下,大杞山野生大鲵的种群数量大幅增加,保护水平也显著提升。
(图右为包训详)
“你看,那个就是瘤唇卷瓣兰。”今年55岁的璪都保护管理站保护员包训详拿起胸前的望远镜一看,便伸手指向了峭壁上的植株。常年在九岭山穿梭的他,不仅练就了一双辨识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火眼金睛”,也练成了九岭山动植物地图的“活导航”,每一种珍稀野生动植物生长的位置都装进了他的脑子里。
为了进一步保护那些珍稀野生动植物,包训详每次进山都会记录它们的生长周期变化,遇到不明白的,就立即用手机拍下来发给专家指导,以便更好地确定保护措施。“这些珍稀野生动植物真是太金贵了,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我舍不得让它们受伤害。”包训详说道。然而,为了保护好这些珍稀野生动植物,自己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伤,他只字不提。
在一批批生态保护员的精心呵护下,如今的九岭山,已是绿盖叠翠、物种丰饶。“这里的一草一木飞禽走兽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要把青春嫁接在枝头生长,用热爱与执着,守卫着森林里的万物精灵。”大杞山保护管理站 “90后”青年汤勇坚定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