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女子能顶半边天,可袁州区辽市镇丰林村的彭连子却顶起了家里的一片天。彭连子一家原本是普通的农村家庭,丈夫务工,她在家相夫教子,两个孩子认真读书,一家人过的虽然不富裕但足以维持正常生活,但这样的好日子没过多久就被打断了。面对家庭的困境,这个平凡的女人没有退缩,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突陷困境,乘上精准扶贫的东风
2016年,彭连子的丈夫黄运平因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发现患有恶性脑瘤,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面对高额的医药费、丈夫需要人护理、两个未成年的孩子还在上学,彭连子一下子就被击垮了。所幸,2017年1月,丰林村驻村工作队入户开展精准识别,经过镇、村、组各级的综合评定,同年7月,彭连子一家被认定为贫困户。同时,驻村工作队还安排了袁州区档案馆漆慧萍作为她家的帮扶联系人。从此,彭连子一家乘上了精准扶贫的东风,享受到国家一系列的扶贫好政策:医疗有了保障,丈夫黄运平看病的医疗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教育有了保障,儿子黄勇回到学校继续高中学业,享受2500元/年的助学金,女儿黄新如的享受学杂费全免、1300元/年的补助;住房有了保障,村里发现彭连子家的房子漏水情况严重,便帮她申请获得危房改造基金5000元;民政有救助,黄运平患有大病,不仅领到政府1000元的临时救济金,还享受到农村低保金。
精准施策,走出困境改善生活
2017年7月,黄勇高考发挥失利,没有考上大学。面对家里的困境,黄勇希望自己能早点工作,分担母亲的负担。但帮扶干部漆慧萍认为,孩子有了一技之长才能更好地就业,多次入户劝说黄勇到工业园区当学徒工,并宣传技术培训的扶贫优惠政策。但黄勇明白,父亲的病情越来越危重,他希望能在最后的日子多多照顾父亲,尽尽孝心,便拒绝了帮扶人的介绍,到亲戚家做起了帮工,收入尚可,家庭情况也有些好转。2018年2月,彭连子的丈夫病逝,伤痛过后,彭连子变得愈发坚强,她看着懂事的两个孩子,重新拾起了对生活的信心。她说,在她家最困难的时期政府给予了大力扶持,人要有志气,不能一辈子都依赖政府。于是,她决定找份工作,立志靠自己的双手早日脱贫。最后,经过帮扶人的介绍,彭连子到芦州小学附近的面馆打工,49岁的她干起活来十分麻利,打工一个月能拿到1800元的工资。但只靠彭连子辛苦打工操持,一家人的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无法摆脱贫困的影子。帮扶人分析后发现,这是因为儿子黄勇工作收入很不稳定所导致的,于是便多次入户交流沟通,帮他联系技术学校。黄勇看到母亲的辛苦,也意识到自己无一技之长,便去学习开挖掘机,在学校免学费,还能包吃住。培训结束后,黄勇成功入职工业园区的创维集团,拿到了稳定的工资收入。此外,帮扶人还帮助其女儿黄新如申请到了农村低保金。
人穷志不短,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
知识能改变命运,这个道理彭连子一直都懂。她常为自己没有上学而感到遗憾,所以她对下一代给予了更多的期望。每天下了班回家会督促女儿读书写字,同时,她总是教育儿子在公司要努力工作,好好表现,努力干出业绩,人穷志不能不短,在工作之余还要多看书多学习,努力通过自学考试上大学。看着日子一天一天变好,彭连子心里很是欣慰,她说:“幸亏有党和政府的帮助,幸亏自己没有放弃希望!脱贫不能等、靠、要,再苦再累都要加油干,困难的日子一定会过去,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彭连子不懈的努力,加上低保、金融、产业扶贫等国家扶贫政策的落实,彭连子家庭年收入达3万元,年人均收入上万元,在2019年走入脱贫致富的行列。扶贫永远在路上,激发贫困户内在动力是根本。彭连子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和永不服输、积极进取的精神,不断践行着这个根本。
供稿:韦丽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