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宜春市抓住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契机,坚持以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五治融合”为抓手,创优“五治融合”方式,积极探索适合宜春实际的社会治理新路子,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宜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宜春市召开平安宜春建设领导小组会议
树牢共建思维 凝聚“五治融合”共识
在政治引领中强法治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市县两级党委带头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每年举办2次以上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邀请法学法律专家授课,并列入各级党校、干部培训的必修课程,夯实思想根基,凝聚共识。
在高位推进中强协同作战。宜春市第五次党代会把“打造社会治理强市”列为本届市委打造“六个强市”目标之一,“一张蓝图”聚共识、凝力量、筑同心。市委出台《关于全面加强社会治理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宜春的若干措施》等指导性文件13项,从顶层设计方面,推动社会治理主体、对象、功能等“五治”要素深度融合。
在立法立制中强德治精神。立足宜春市域特点,用好地方立法权,把社会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地方性法规,实现政策法规目标和道德导向有机统一。如出台《宜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宜春市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等倡导文明新风法规8项;出台《宜春市见义勇为及时表彰办法》《志愿服务激励措施二十条》等制度13项,激励善举义行,在全社会树立“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目前,全市获评见义勇为国家级荣誉16人、省级9人、市级127人、县级167人。
强化共治意识 创优“五治融合”方式
打造“五治”综合平台。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推进综治中心与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矛调中心、法律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多心融合”,打造集党群活动、事务代办、法治服务、德治教化、自治议事等,“一核多元”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如依托乡镇(街道)、社区两级综治中心,成立社会组织、协会党支部,引导全市1254家社会组织、631家志愿者协会参与社会治理,推动3.6万余名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等新业态群体到综治中心报到,推进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整合“五治”资源要素。整合党建、综治、卫健、应急管理等多个功能型网格为“一张网”,将“五治要素”融入网格,推动市域“一张网”统筹基层治理、文明创建、疫情防控、应急管理等工作。比如,全市成立网格党支部643个、党小组689个,将3.7万余名在职党员、12.4万余名志愿者等力量编入网格,做实“网格员吹哨、干部(志愿者)报到”制度。
大力组建“红色物业”。以国有资本组建物业管理平台、或控股物业公司等形式,强化物业公司社会公益责任,通过合法程序将驻小区党员选进业主管委会、物业管委会,在群众自治中强化党组织引领作用。
创新“五治”形式手段。加强传统治理方式与科技手段相结合,开发“一基两擎三集”市域社会治理数据平台(即利用大数据整合智能安防小区等,把统一地址库建设作为智能塔基,打造事件搜索、风险评估两大引擎,推进数据、指挥、应用三大集成)。2021年,全市90%以上小区刑事警情零接报。
加强自治与法治德治相结合。针对矛盾纠纷多发领域、频发地方,健全落实家事、商事、民事多元解纷机制,实现对矛盾纠纷化解的全覆盖、全掌控、全闭环管理,同时帮群众减少矛盾烦心事、纠纷负累事、案件伤害事。搭建了一批“老娘舅调解”“金牌调解”“祠堂说事”等情理法多元解纷品牌调解室,既坚持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主线,又强化德治教化手段。
百姓说事亭
贯彻共享理念 提升“五治融合”能力
提高善治能力。全面推进平安宜春、法治宜春建设,在社会平安中深化法治建设,在法治轨道上深化平安建设,让人民群众在平安中共享幸福美好生活。全力打造崇德向善浓厚社会氛围,在自治中体现法治、德治精神,用法说理、以德润心,实现善治。大力表彰宣传见义勇为、道德模范,打造宜春“好人文化”亮丽名片,目前全市共有230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入选人数全省第一,其中有3人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2人获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以“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支月英为原型拍摄的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提高精治能力。以“五治融合”促进基层社会精细化治理,建立村民议事点2768个,广泛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等活动,通达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选聘6291名楼栋长,推行“网格员+楼栋长”微治理模式,将治理触角延伸到每个楼栋和家庭,提高小区、楼栋群防群治能力。
提高根治能力。突出民生、民安两大重点,做到两手抓、两手有力、两手都要硬,一手抓民生、着力解决影响民安的各类民生问题,一手抓民安、着力解决影响平安的各类突出问题。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工作落实,办好民生民安实事,尤其是大力推进学校、医院、商场超市等公共安全防控设施建设,推进城乡道路、路灯、公共视频等设施建设,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让人民群众在平安建设中有更多的获得感、更高的安全感。
来源:宜春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