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期
洋藠古传奇
1927年9月,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在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
起义军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三个团,其中第二团2000余人,驻安源,任务是攻打萍乡县城。
萍乡县城离安源仅6公里,扼湘东赣西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易守难攻,不仅有护城河,还有坚固的城墙。
当时,起义军的武器十分落后,大多是梭标、大刀之类,为起义制造一种便于携带、更具杀伤力的武器迫在眉睫,这么短的时间,找谁来完成这项任务呢?
有人说:“我想到一个人,叫王耀南,生在上栗一个生产鞭炮世家,10岁就进安源煤矿当童工,跟着他爹在井下学装药、放炮,这小子脑瓜子灵活,搞火药很有一套……”
有人马上附和道:“对对对,王耀南可以,少奇同志领导咱们罢工(1922年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时候,他就参加了安源童子军,为党组织把风、监视、放哨、传递信件等。经过这几年的斗争,他已经是一名经验丰富的革命战士了。”
组织上当机立断,把这一项特殊的任务交给了王耀南。
王耀南将军
王耀南欣然接受任务,经过几天几夜的思考与实验,第一颗“土手榴弹”终于研制出来了。它只有拳头那么大,外面严严实实地裹着一层层的油布,里面填满了硝、硫磺和碎铁片,绑在一根一尺长的撬杆上。
“我新搞了个家伙,有没有兴趣跟我去试试?”兴奋不已的耀南拉上工友去野外试爆。
“哈哈,这怎么看上去像吃的洋藠古?能不能行哟?”工友们调侃道。
洋藠古(土手榴弹) 洋藠古(蔬菜)
只听“轰”的一声响后,爆炸的地面上却只炸开了一个碗口大的坑。
“嘁,没劲!”围观的工友们一哄而散。
耀南却蹲在原地,望着地上那个炸开的小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几天后,又一颗改制的“土手榴弹”造出来了。
“上次让大家见笑了,这回保证让你们大开眼界。”王耀南继续邀请工友们去观看。
“轰”,地面上炸开了一个又大又深的坑。
“哇,这也太厉害了,怎么弄出来的?”工友们都惊呆了,问他。
王耀南憨憨一笑说:“这还不简单,多放些硝,再多加点铁片,把撬杆换成导火索,不就轻便厉害啰!”大家听后纷纷称赞他点子多、能耐高。
1927年9月10日傍晚,爆破队副队长王耀南,带领一个小分队巧妙地摸进了萍乡县城,趁着天黑他们找到了敌人的指挥部,隐蔽下来接应主力部队攻城。
11日,攻打县城的战斗打响了,王耀南指挥小分队把“土手榴弹”如雨点般扔进了敌指挥部,“轰隆”“轰隆”,“洋藠古”炸得敌人抱头鼠窜、死伤惨重。
有一首歌谣唱道:“洋藠古,炸敌人;死尸棺材装不赢。”随后王耀南又率部赶到文家市与毛泽东的主力军会师,进军井冈山。
来源:江西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