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大圈,到底是选择这个离家近的技术公司,还是去省会城市的银行呢?”近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刚参加完一场双选会的应届毕业生郭妍清走出会场,虽然手握两家公司给出的录用机会,但面对就业这个重要的人生选择,她还是拿不定主意。
会场外,一间挂着“就业思考屋”牌子的小屋吸引了郭妍清的注意,她拿出手机扫描屋外的二维码,一份就业问题清单便显示出来:“博士生就业除了选择科研方向外,在就业上有什么优势和劣势?”“该如何看待所学专业和就业意向不匹配的现象?”每个问题前都编了序号,加起来足有400多个,郭妍清滑动屏幕寻找着自己的问题。
“找到了!”郭妍清走进小屋,按照手机上的问题编号找到对应的柜子,拿出了一张写有答案的打印纸,上面是一位企业人力资源专家给出的解读:大城市的生活便利度高、信息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大,但生活成本高、竞争压力大,建议你在感到困惑时,把眼光放到更长的时间维度来权衡这些因素……
“说得有道理!我更希望找到一份能够获得长期成长的工作,所以‘天花板’要高一点才是。”郭妍清将这份“经验帖”认真折好放进书包,打通了那家省会银行招聘人员的电话。
这间“就业思考屋”如何更好地回应学生们的困惑?“我们向全校同学征集最关心的就业问题,再邀请学校老师、优秀校友和人力资源专家从不同角度来解答。我们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同学们通过思考得出答案。”这些“经验帖”的作者之一、哈尔滨工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教师卢浩泽说。(记者 张士英 见习记者 胡沛然)
(责编:梁秋坪、薄晨棣)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