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时节,走进袁州区慈化镇花木村,只见一栋栋小洋楼矗立在水泥公路两旁,村庄干净整洁,屋后青山苍翠欲滴,流光溢彩。可是谁能想到,五年前的花木村还是一个省级贫困村呢。
贫困山村脱贫一直是脱贫攻坚中“难啃的硬骨头”,花木村即是如此。该村位于袁州区慈化镇西北边,与湖南省浏阳市文家市镇毗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72亩,林地面积21000余亩,下辖27个村小组,共有819户3117人,是江西省“十三五”贫困村之一,袁州区应急管理局、宜春市供销合作社、宜春市全球化工有限公司等单位先后在花木村开展定点帮扶工作。
针对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薄弱,贫困户因病、因残、因灾、缺技术、缺资金、交通条件落后等致贫原因突出的现状,花木村“两委”班子、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按照精准脱贫相关工作要求,充分发动村民群众和社会力量,拿出“硬办法”,强化项目资金、帮扶措施和上级政策落实,组织实施各大扶贫工程,全力啃下“硬骨头”。到2019年,全村63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所有贫困户脱贫成效良好,实现稳步增收。
准识别 扶真贫
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村“两委”和工作队高度重视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坚持走组入户调查、了解实情、核实信息,召开党员、村民大会,公正公开进行评选,对识别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做实做细建档立卡信息登记,健全完善精准扶贫大数据信息平台与贫困人口动态管理,为精准扶贫打牢坚实基础。“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坚持紧紧围绕‘扶持谁、扶什么、怎么扶’的理念,提出了符合本村实际的脱贫攻坚总体思路,并分年度细化制定脱贫工作方案及计划,注重‘一户一策’,不断完善扶贫工作机制,与镇党委政府、定点帮扶单位形成上下联动、多点发力、精准施策的扶贫格局。”花木村党支部书记刘继承说,“通过摸排最终将63户家庭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行列,对每一户家庭制定具体的脱贫方案,用好每一项扶贫政策,确保扶贫路上不落一人。”
补短板 强保障
“‘内强基础、外优形象’是我们开展村庄整治的目标,2015至2019年,我村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1158.49万元,用于村庄整治项目,聚合全村干群力量,科学施工、严格监管、并加以长效管护,有序推进村庄公路、桥梁水渠、村民供水、厕所改造、照明亮化、文化活动中心、村卫生室和图书室等基础设施建设,现在家家户户都通了水泥路,村庄主路都装上了路灯,村民们出行非常方便。”驻村第一书记刘增勇向我们介绍。
为提高贫困户自主发展生产的能力,花木村加大“一对一”结对走访帮扶力度,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全面解决贫困户“不愁吃、不愁穿”的问题;通过规范开展教育扶贫,为全村45名建档立卡贫困在校生申请教育扶贫补助和免学费5.1万元,为4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申请“雨露计划”补助1.8万元;通过全面落实健康扶贫,完善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大病救治、重点慢性病规范管理等工作,实施贫困人口医保参保费财政全额代缴。围绕实现“安居”目标,确保贫困户和边缘户住房安全,累计帮助17户贫困户申请危房改造。危房改造和秀美乡村建设,实现了全村农户住房均达到国家安全住房鉴定标准的目标。
47岁的刘远招是花木村芋冲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患有长期慢性病,如今去医院看病只要花很少的钱,两个儿子上学又享受了教育补贴,刘远招的生活压力小了很多。脱贫政策的帮扶没有让刘远招安于现状,在厂里,刘远招总是最努力的一个。“国家帮我解决了后顾之忧,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和邻里乡亲一起奔向小康生活呢。”面对如今的幸福生活,刘远招不禁发出了感慨。
抓产业 促增收
花木村田多地多,多数村民依靠着大山和田地生活,种养殖业较为普遍。花木村委为带动贫困户发展养殖业,成立了何桥种养殖合作社,养殖了400羽黑土鸡,年终效益为贫困户增收1.1万元。今年,由于政府扶贫产业奖补新政策,村委会又引导3户贫困户养殖土鸡1600羽、1户贫困户养牛20头。
“我们还增设了光伏发电产业,目前发电带来的收益达5.5万元,这些全部用在了公益性岗位支出,村里统筹安排了村级护林、护路、保洁等公益岗位12个。除了公益性岗位,我们还跟德仁烟花厂商议开办了扶贫车间,吸纳贫困人口4人,这一年他们年收入增加了7.2万元。在外省工作的贫困户也为他们申报了外出务工交通补助,有了产业和就业的持续发力,脱贫成效十分显著。”刘继承来到产业基地,向记者介绍说。
今年,花木村还成立了段江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和花木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种植脐橙200亩、火龙果20亩,该基地由专门技术工作人员张功良负责,投入资金80万元,脐橙和火龙果上市后,预计每年能产生30万元收益。
绿水淙淙,绿林耸立,花木村处处绽放着美丽的风姿,村庄内水泥路面宽广洁净,鲜艳的红旗挂在太阳能路灯上迎风飘舞......更美丽的,还是花木村干群们交出的这份脱贫致富的幸福答卷!
供稿:慈化镇 胡根祥 袁浩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