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江西,站上新的起点。
在平安中国建设表彰大会上,江西一举摘下20块国家级“金字招牌”,并捧回了象征着平安建设最高荣誉的“长安杯”。这,既是江西之荣,也是江西人之福。
平安易取,长安难得。这是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各地党委、政府在平安建设上持之以恒绘就的平安图,更是全省上下广大干群同心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努力蹚出的一条平安路。
一张多层次、宽领域、全覆盖的“平安网”已在赣鄱大地铺就,并不断向纵深拓展、延伸、提升。走出了平安建设发展新路子、开创了新时代平安建设新局面,江西正在从平安迈向长安。
平安江西,昂首起航。
平安中国建设
示范市
吉安市 “党建+”释放“红色治理能量”
如何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吉安?吉安市依托井冈山红色资源,构建革命老区平安建设新模式。
该市实施“党建+红色治理”项目建设,将各类治理主体全部纳入党组织架构,在7803个网格上建立党小组;制定《吉安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等系列地方性法规,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全面推行“民警个个都是110、群众个个都是治安员”的警务模式,组建乡村治安巡防队伍3110支,建立“群众说事室”2900个。
基层社会治理能不能让群众满意,打通“最后一公里”至关重要。吉安在全省率先建设市矛盾纠纷联合调解中心,推进县级矛盾纠纷化解中心和农业、林业、水利、房管等行业部门“一中心十平台”建设;推广“杨慧芝工作法”等人民调解品牌,打造以“调解能手”命名的工作室80余个;持续打造“井冈红嫂”“帮忙团”“红袖标”等有影响力的平安志愿者组织,全市平安志愿者近14万名。
新余市 集中攻坚重大风险领域问题
粉刷墙面、兴建门楼、架设管网……在新余市分宜县钤东街道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县城织锦人”及时了解群众诉求,协调、采纳群众合理意见,保障改造工程顺利进行。
近年来,新余市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开展重大风险领域问题集中攻坚化解,定期梳理摸排房地产、金融等重点领域涉稳突出问题,提交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实行市领导包案,县、乡、村三级同步开展领导包案工作,切实防止矛盾上行、风险外溢。
行业平安创建持续深化。新余市医(校)调委在全省首开人民调解与人民法院“诉调”对接先河,推动“医闹、校闹”变自愿“接受调解”,探索出医患、校园纠纷多元化解的“新余处方”。10年间,成功组织调处医疗、校园或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纠纷920起,调解成功率96.1%,没有发生一起当事人反悔或重新起诉、信访的案例。
景德镇市 “量体裁衣”化解纠纷
培育孵化平安志愿服务组织,快递小哥群体成为“红色治理”重要力量;乐平“帮帮团”书写社会组织助力社区治理生动实践……近年来,景德镇市牢固树立社会矛盾系统整体预防化解工作理念,坚持网格化治理、社会化参与、行业化调处、信息化运行、差异化考核,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具有实际成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
该市在全省率先完成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联网运行,近三年综治中心运行各项数据均列全省第一,有力提升了平台使用效能。
该市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推动基层广泛开展“百姓说事”活动,在全市53个乡镇(街道)设立说事中心,557个村(社区)设立说事室,建成43个市级专业调处中心,大量矛盾纠纷在群众和干部的“唠家常”中得到及时有效化解。
赣州市 “红色治理”风生水起
在赣州,平安的分量有多重?
赣州市委、市政府将平安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写入了新时代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政策及中央支持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文件。同时,创新“1+N”协同监督机制,推动平安建设“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双落实。
“红色治理”风生水起。赣州充分挖掘红色治理资源,创新建设“六大精品工程”,开展以红色堡垒、红色先锋、红色网格、红色细胞、红色阵地、红色驿站、红色队伍、红色物业、红色教育、红色基金为主体的“十红”创建,将红色基因融入革命老区市域社会治理。
同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培育“老师傅”“打铁佬”等调解组织和廖建强、邱联钧等个人调解室,打造“你‘钉’我办”微治理平台,擦亮“客家矛盾客家调”品牌,各类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达98%。
平安中国建设
示范县
南昌县 民生诉求处理快速高效
1块大屏集中显示全县社会治理各项数据信息、8个机构集中整合统一调度、2200余名县乡党员干部集中监督反馈……在南昌县综治中心社会治理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全县居民、网格员反映的问题实行“一个口子受理、一套机制管办、一个渠道反馈”,民生诉求得以高质高效解决。
南昌县聚焦民生“头等大事”和群众“身边小事”,优化重启“民情连心桥”工作,每周三常态化开展“定时定点服务日”活动,快速响应、有效处理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2021年以来,该县共受理各类民情诉求10.1万余件,办结率达99%。
平安不平安,首先看治安。该县深入开展平安建设“零点巡查行动”,动员4900余名平安志愿者、1650余名网格员参与夜间巡防;新建6000个“昌南智慧云眼”、68个“智慧平安小区”,“全方位、全时段、全天候”守护一方平安。
鹰潭市余江区 “身边人”解“身边事”
鹰潭市余江区潢溪镇渡口村村民黄乐怡在路边发现了一堆垃圾,随后登录手机“村村享”,拍照上传至平台。半小时后,反映的路边垃圾问题就得到了处理。
从线上到线下双渠道,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帮村民解决办事、生产、生活各类问题,“村村享”成了余江区平安建设的好帮手。
坚持党建引领,加强村民自治,动员村民参建,让“身边人”解“身边事”。在平安建设工作中,余江区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探索推出了“村村享”“成长树”平台等一批带着“泥土味”的治理创新模式,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纠纷矛盾不上交的稳定局面。
此外,该区还成立6个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注册及备案社会组织1011个,成立村民理事会1040个,发展平安志愿者22082人,搅活了群众自治一池春水。
萍乡市安源区 “三手联动”打造平安品牌
“市域社会治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萍乡市安源区创新打造“安源红之家”品牌,构建政府部门牵手、群众自己动手、社会组织联手的“三手联动”格局。
640余名法官、检察官、法律工作者和公安民警、辅警联合组成“平安联创员”进驻全区118个村(社区),调矛解纷;一村一警一法律工作者参与所在村(社区)平安建设,构筑基层安全“防护堤”。
全区投入1580余万元打造平安建设“主阵地”——区级综治中心,接入区、镇(街委)、村(社区)三级综治信息化系统,整合信访、司法、法院、志愿组织等入驻,“民安”“民诉”一站受理、一条龙服务。
与阿里巴巴“牵手”,打造“数智安源”,建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干部互通、群众融合、全区一张网的架构;打造“一屏观全区,一网治全区”社会治理新模式,将全区“天网”“地网”全部接入区综治中心视联网平台,平安建设的精细化、便捷化、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婺源县 村规民约助推社会治理
“维护文明风气,禁河杜绝捕鱼”“禁山养林,保护生态”,在婺源县思口镇漳村敦伦祠后墙有两块于清乾隆三十二年刻的碑文,碑文上的刻字成为村民口口相传的村规民约。
近年来,婺源县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将实施村规民约作为“守三规、创四无”工程的重要内容统一部署,推动平安村居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江湾镇围绕打造“旅游强镇”目标,明确把“村规民约+治理”作为提高乡村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赋春镇研究制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和家风家训的实施方案》,详细规定村规民约的修订程序。一条条村规民约,不仅“育”出好家风,更“润”出了好乡风。近年来,全县无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案件、无村民犯罪和无村民越级上访的“四无村”逾九成,公众安全感和政法机关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
资溪县 “小网格”撬动基层“大平安”
嘴勤、腿勤、手勤,用脚步丈量每一寸网格……在资溪县,身穿蓝背心的网格员每天都穿梭在网格内,保障民安、服务民生。
小网格里装着群众万千事。为推进网格化管理服务,资溪整合党建、综治、城管、安全生产等10多个部门网格,将全县域划分成126个网格,制定标准网格清单,培养“全科医生”式的“全能网格员”,用网格这根“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的千条线。
线上线下织密安全网。近年来,资溪县创新社会共治机制和社会组织动员形式,加强乡镇(社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基层综合信息系统、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县级综合指挥中心建设,形成“10+X”工作体系,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筹建全省首个行政调解中心,通过视频网络实现矛盾“云端调解”。
上高县 全链条解决基层矛盾纠纷
高标准打造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全链条解决基层矛盾纠纷——这是上高县平安建设的“最新解法”。
2021年6月22日,上高在全省率先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17个单位派员入驻,设立34个调解窗口、4个通用调解室,为群众提供接访、诉讼、调解、劳动监察仲裁、行政复议和公共法律咨询等系列服务。
中心将各类矛盾纠纷和社情民意第一时间梳理排查、分类流转、派单办理、快速处置,实现群众矛盾诉求“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为寻求矛盾纠纷的“最优解”,该县全力打造“十百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品牌工程,目前在197个村居(社区)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员,在交通事故、医患纠纷等矛盾纠纷多发领域成立10个专业性调解平台,全县各类调解组织发展到300多个,受理矛盾纠纷5559起,调解成功率达99.6%。
平安中国建设
先进集体
上饶市信州区西市街道办事处
“西市格格”织密基层“安全网”
26℃,是人体最舒适的温度;微笑26℃,是“西市格格”服务居民的微笑指数。
97名被居民亲切地称为“西市格格”的网格员,每天活跃在上饶市西市街道97个社区网格里,成为一张上饶市基层平安建设的“金名片”。
每位网格员手上,都有一张网格工作任务清单,包含社区党建、综治维稳、信访等八大类24个子项,充分运用网格员熟悉人、地、物、事、组织等社会治安要素的优势,摸排传销、套路贷和涉毒涉黄三类线索,有效提升社会治安防控水平。
街道推行“党建+幸福小区”工作,将封闭式小区和开放式小区划分为50个小区党支部,定期为居民提供服务。新冠疫情阻击战打响,“西市格格”们迎“疫”而上,变身“宣传员”“采集员”“跑腿员”“监督员”“守护员”“服务员”,有力保障了辖区平安稳定。
萍乡市湘东区委政法委
群众“自治”迸发强大力量
143个“农村社会治理综合体”,1900余名队员,这是萍乡市湘东区社会治理响当当的“自治”品牌。
湘东区是赣湘两省边界的老工矿区,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发展问题交织叠加。该区选拔网格长、优秀退伍军人、平安志愿者、入党积极分子等骨干力量组建队伍,以义务巡防、应急处置、矛盾调解、志愿服务等为职能,探索建立农村社会治理综合体。
参与义务巡防、护校护市护路等志愿活动5万余次,义务巡逻达50余万公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1400余起,为群众解难纾困18500余人次……村民从社会治理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涌现出社会治理自治热潮。
此外,湘东区政法委还推动搭建147个情理法工作室,利用云视讯等技术手段,服务村民1.2万人次;在579个人口密集区域定点安装治安AI云应急广播1158个,让平安建设的声音传递到辖区各个角落。
南昌市青山湖区委政法委
科技释放警力和民力
在南昌市青山湖区怡东花园小区,数据控制中心的大屏上正通过AR实景呈现小区内整体状况。像这样的智慧平安小区,青山湖区共有169个。
2021年,青山湖区在部分村和社区试点打造了智慧安防系统,累计建设便民停车点129个,新建技防小区169个,智慧平安街区2个,新增结构化视频监控6000余路,辖区发案率大大降低。
与此同时,该区扎实推进区、镇(街道、园区)、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体系建设,先后推出塘山镇综治中心“六联工作机制”、南钢街道综治中心“城警联勤综治云平台”、上海路街道“红哨所”社会治理综合体等一系列特色做法,综治中心统筹基层社会治理运作模式不断推陈出新。
道路交通案件“一庭一中心”、全省首个区级一站式多元解纷E中心、“蓝色心房”心理咨询中心……一批平安建设工作品牌走出南昌,走向全省。
泰和县平安泰和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片区+长廊”夯实平安根基
“网格+治理”,夯实基层保稳定;“片区+长廊”,平安创建树品牌;“警防+群防”,警民携手筑平安……泰和县因地制宜,不断打造亮点,以“小安”汇聚“大安”。
该县将万合镇、苑前镇、灌溪镇三个人口大镇作为一个整体,开展和谐片区建设;在105国道、原319国道打造两条平安长廊,将沿线乡镇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让平安法治元素更加鲜活。同时,全面开展“平安示范”创建活动,力促各行业部位进行“短板补齐、长板加固”。截至2021年10月,泰和县已命名表彰各类平安创建示范点171个。
此外,该县推进“交巡城三勤合一”警务模式,通过交警、巡警、城管联勤联动联合执法,实现一警多用、一警多能。铺开“一村一警”机制,每位民警挂点一个行政村(居、社区),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1175件。
乐平市洎阳帮帮总团志愿者协会
将志愿服务融入城市治理
乐平市洎阳街道没有想到,5年前的一个创新举措——培育新型社会组织“帮帮团”,能从1个社区、10余名热心人,发展成为拥有1800多名团员的大型社会组织,享誉全国。
五年来,“帮帮团”始终以“上帮党委政府、下帮群众百姓”为宗旨,志愿服务内容从初始零散的卫生整治、安全保卫等升级为文艺宣传、环境整治、信访维稳、社会治理、爱心帮扶、交通疏导六大类。
在乐平,有事找“帮帮团”,已经成为居民口口相传的一句话。自成立以来,“帮帮团”共开展各类志愿活动6.8万多场(次);为民办好事8000余件,调处矛盾纠纷1300余起。这支随处可见的“蓝马甲”,日渐成为传递党和政府声音的“扩音器”、推动社区工作的“助力器”、疏解社会矛盾的“减压器”和为居民办实事的“取暖器”。
★ 赣州市、婺源县、资溪县获得“长安杯”
★ 吉安市、新余市、景德镇市、赣州市被授牌命名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
★ 南昌县、鹰潭市余江区、萍乡市安源区、婺源县、资溪县、上高县被授牌命名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
★ 上饶市信州区西市街道办事处、萍乡市湘东区委政法委、南昌市青山湖区委政法委、泰和县平安泰和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乐平市洎阳帮帮总团志愿者协会获得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
★ 九江市公安局浔阳区分局特巡警大队副大队长徐晓洋、赣州市委政法委基层社会治理科科长刘志友、鹰潭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吴仁才、靖安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余昌洪、分宜县公安局杨桥派出所所长邱传武获得平安中国建设先进个人
平安中国建设
先进个人
徐晓洋
“志愿服务+警察”的“拓荒者”
徐晓洋是九江市公安局浔阳区分局特巡警大队副大队长,他还有另一个身份:浔城志愿警察协会会长。
他牵头组建护校安园志愿服务队,将“志警护校岗”设在了11所小学、2所幼儿园;牵头组建的关爱未成年人心防宣传讲师团,走进54所中小学,为8万余名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咨询。
2020年疫情期间,徐晓洋第一时间动员分散在九江市各街道、社区的“志警”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4700余人次,组建“浔城志警”爱心快递中转站,为湖北群众运输爱心快递物资40余吨。汛情期间,他又带领“浔城志警”参与处置突发险情,成为九江防汛抗洪的中坚力量。
北有“朝阳群众”,南有“浔城志警”。这支队伍从最初的400余人到拥有注册平安志愿者15000余人,越来越多的热心市民投身其中,发挥“草根”力量为平安建设添砖加瓦。
刘志友
平安建设的默默“耕耘者”
作为赣州市委政法委员会基层社会治理科科长,刘志友说自己的工作就是为全市平安建设出点子、想办法。
针对影响安全稳定的重点难点问题,刘志友创新推出客家矛盾调解、社会心理服务、特殊人群管理和智能安防小区建设等一批在全省、全国推广的特色工作,牵头起草了《赣州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专项规划》。
2018年,赣州被确定为“雪亮工程”重点支持城市。他摸清本地实情后,牵头起草《赣州市“雪亮工程”三年建设规划》,推动建设覆盖全市城乡所有重点部位的“立体化、智能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为有效调解矛盾纠纷,刘志友还牵头起草了《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防范“民转刑”案件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创新建立分级调解体系,实现矛盾纠纷 “全链条”闭环处理。
吴仁才
让平安的成色更足
现任鹰潭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的吴仁才,十年一直奋战在平安建设重要岗位,先后协调化解急大难等突出矛盾问题百余起。
鹰潭市余江区有端午划龙舟的习俗,但因划龙舟活动管控难度很大,当地政府每到端午节都会下达“禁划令”。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回应群众呼声?吴仁才带队深入基层广泛调研,制定“五个必须、七个严禁”的活动准则,沉寂6年之久的划龙舟活动有序恢复。
鹰潭是“火车拉来的城市”,境内铁路线路长、覆盖广,行人、耕牛跨越防护带而引发的伤亡、阻路事故时有发生。吴仁才主动思谋,推动建成全国首个高铁运行环境安全监管智慧应用平台,开创了铁路安全智慧护路“鹰潭模式”。
在他的推动下,鹰潭社会治理“两微两端”全面普及,摩托车、电动车物联网防控系统广泛应用,“智慧交通”“智慧市场监管”等一批社会治理智慧应用领跑全省。
余昌洪
“金点子”成为“金钥匙”
靖安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余昌洪常说,自己是平安战线的“新兵”,可“新兵”却一直“新点子”不断,守护了万家灯火,也守护了一方平安。
2013年,靖安网格化建设启动,因为经费有限,网格员的收入较低,不时有网格员流失。如何稳住网格员队伍,为平安建设多一分力量保障?
经过调研,余昌洪提议把网格员、巡防员和卫生监督员结合在一起,通过网格员“兼职”,既统筹用好资源,又有效稳定了网格员队伍。
“雪亮工程”对加强社会面的防控意义重大。余昌洪观察到,监控探头日晒雨淋易老化,如果按照规划设计一次性全面建成,易造成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在他的提议下,靖安根据实际需求,坚持管用够用、适度超前和逐步建设的办法,稳步推进“雪亮工程”,既达到规定的要求,又不浪费政府的一分钱,花小钱办成了大事。
邱传武
把群众的事当作天大的事
“作为一名警察,就是要心中装着百姓,主要职责就是破案,为老百姓挽回损失,这样才对得起这身警服。”分宜县公安局杨桥派出所所长邱传武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作为刑警,他十年破案千余起,打击处理各类犯罪嫌疑人上千人,立下一等功。成为一名派出所民警,他还是把群众的事当作天大的事,心中想的始终还是“群众有什么期盼”“我能为群众做些什么”。
乡镇派出所窗口服务工作一直受到百姓诟病,邱传武在杨桥派出所户政窗口管理工作中提出“笑容多一点、办事快一点、热情高一点、效率高一点”的“四点工作法”,尽最大努力让群众办事“只跑一次”,在分宜县人口最多的乡镇实现了为民服务“零投诉”。
2017年6月,邱传武主动请缨担任杨桥镇辋川村第一书记,走村入户成为他平时工作的常态,短短几年时间,帮扶该村困难群众达4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