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王梵志有首诗写道:“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这首诗被后人改写为:“他骑骏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回头看见推车汉,上虽不足下有余。”
这四句话体现了典型的“中庸”思想,倡导大家知足常乐,少一些攀比。但是笔者觉得有些偏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有一些正当的攀比,假如学生不攀比,无以出类拔萃;同事不攀比,单位一潭死水;国家不攀比,容易夜郎自大。如果每个人都是局限于“小富即安”,把“骑驴”作为终极目标,那么这种“中庸”思想将成为我们工作中突破最后一公里的“绊脚石”,尤其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犯大忌。
暂且不探讨贫困户是因为什么原因致贫,主要是看贫困户在脱贫过程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想必大家看过孩童落水,有些孩童自己会点水性,而且落水后头脑清醒,明确方向,很快游向岸边,大人搭把手你就上岸了;第二种是不懂水性,但是他会有求生欲望,努力挣扎浮出水面,赢得了施救的时间,施救者有了目标,落水者同样可以被救起;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显得非常糟糕,落水者根本没有求生的欲望,不呼喊,不挣扎,很快沉入水底,反馈给施救者的信息只有最后的几个气泡。
其实,目前所有的贫困户和这三种情况有些雷同。“懂水性”者早就上岸,脱贫摘帽了,而且向小康进发;“不懂水性”虽然慢了半拍,但是他们在奋起直追,这类贫困户有目标、有信念、有行动、不把脱贫摘帽当终点;但是第三种情况就真的会急死“太监”,他们的脱贫主要是靠政府兜底,这批贫困户中不乏“懒汉”,他们安于“两不愁、三保障”的现状,不向前看,只和过去“攀比”,稍微一点改善就心满意足,推车怕累、骑驴怕笑;每天悠哉悠哉,心安理得,四肢健全,但身体健康思想却病入膏肓。
假如“骑驴”算脱贫摘帽,“骑马”当作小康,那么推车者不要灰心,只要努力,不但可以“骑驴”,还有“骑马”的机会。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要巩固提升,扶上马送一程,确保已脱贫的不返贫、边缘人口不致贫,做到小康路上不停步,那么我们每个人都要有“骑马”的想法、“骑马”行动、“骑马”的作为。
供稿:黄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