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两周年之际,江西日报以这样的方式浓墨重彩报道

2021-05-21 09:59  阅读:4516 

今天,5.20两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西视察指导为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今天,5.20江西日报以头版重磅文章+4个连版的方式聚焦全省上下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感恩奋进、担当实干砥砺奋进新时代的铿锵足音一起来看看!↓↓↓

牢记嘱托迈新步 感恩奋进谱新篇

——写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两周年之际 

江西日报记者  刘 勇 魏 星

5月,春夏交更之季,春的萌发拥抱夏的茁壮。

我们清晰记得,两年前的这个美好季节,2019年5月20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三年再次亲临江西视察指导,为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

2019年5月20日至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西考察,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习近平在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看望当地群众,同乡亲们亲切握手。新华社记者 鞠 鹏摄

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江西人民感慨于历史性成就,充满着对新征程的美好憧憬,愈加感恩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老区的深情大爱与特殊关怀。从“新的希望、三个着力、四个坚持”重要要求,到“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重要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深刻洞察江西发展的特征、前景,精辟阐释了关乎江西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战略性、根本性问题,为江西未来擘画了美好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成为新时代做好江西各项工作的总方针总纲领总遵循。

春风化雨,催生万物葱茏,4500多万江西人民感恩奋进,砥砺前行,正奋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努力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

(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革命老区始终念兹在兹。

2015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是时,江西正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苏荣案后刮骨疗伤双重考验。急难之际、关键之时,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西代表团参加审议,对江西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方向性、战略性、针对性、指导性的重要指示要求。

2016年春回大地之时,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西视察指导,给4500多万江西人民送上新春祝福,对江西工作进行了全面指导,令全省干部群众倍感温暖、倍增信心,为江西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坚定了必胜信心、鼓足了干劲。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三年再次视察江西,正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庆之年,正值全党即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时刻,正在江西人民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同步全面小康的关键节点,充分彰显了党的领袖对革命老区的深情大爱和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坚定决心。

三次悉心指导、温暖关怀,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老区的赤子之情,对赣鄱儿女的无限牵挂,对江西发展的特殊关爱。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蓝图擘画,成为新时代江西奋进的指路明灯,激励着全省人民不断开拓进取、奋楫争先。

厚望如山,催人奋进。省委、省政府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的关怀作为最大动力,层层传达、广泛宣传,把总书记对江西、江西人民的深情大爱传播到赣鄱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鼓舞激励每一个人感恩奋进、砥砺前行;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的重要要求作为指导江西改革发展的总方针和总遵循,作为江西必须长期坚持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有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要求在江西落地落实。

省委采取省委常委会会议、全省领导干部大会和省委中心组专题学习会等形式,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学习贯彻,先后下发了《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出台了《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 努力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的决定》,切实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高标准高质量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件事情上,脚踏实地把总书记为我们擘画的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层层深入,狠抓落实。今年3月,省委、省政府又出台了《关于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 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意见》。明确提出,面向“十四五”和未来更长一段时期,江西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书写新的历史荣光,最关键的还是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把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贯穿到“十四五”改革发展各领域全过程。

思想的激荡,带来的是思路的清晰。江西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其融入改革发展的血液,转化为具体思路、工作措施和制度机制,江西发展找到了一条契合中央精神、符合江西实际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康庄大道,这是江西革命老区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幸福大道。

(二)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感恩奋进,4500多万赣鄱儿女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重要要求,(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深入实施省委二十四字工作思路,坚持把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为首要战略,努力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

没有什么比危机更能检验治理能力。极不平凡的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鄱阳湖流域超历史大洪水,江西两次启动I级响应,统筹推进疫情防控、防洪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实现了“十三五”的圆满收官。

关键时刻应对果决、处置得当,得益于平日狠修“内功”,有着硬核力量“托底”。这是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真抓实干、拼搏奋斗所取得的可贵成果。

迈过关山重重,风卷红旗过大关,江西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开启了新境界。“十三五”期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排位由第18位前移至第15位,实现了“5年进3位”的跨越。同时,发展的质量与效益更加提升,积蓄的动能和势能更加澎湃。

——国家战略平台越来越集聚。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赣江新区、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等一批重大战略平台先后落地;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在我省交汇,为加快江西发展提供了充沛的战略势能。

——创新发展动能越来越充沛。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在赣州正式挂牌,首批科研团队正式入驻。中科院中药国家大科学装置落地生根,中医药科创城开花结果。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升至56.68%,在全国位次从第22位升至第16位,是全国唯一连续7年进位省份。13项专利获第21届中国专利奖,创历史新高。

——重点领域改革成果越来越丰硕。绿色金融、国有林场、余江宅基地等江西改革特色品牌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推行延时、错时、预约政务服务,形成了“赣服通”“政务服务365天不打烊”等特色品牌。省本级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次不跑”或“只跑一次”比例达95.3%。

——“四面逢源”的江西越来越开放。2020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由94.7亿美元增加到146亿美元,增长54%;利用省外项目资金由5232.2亿元增加到8751.6亿元,增长67.2%;境外企业资产总额由44.8亿美元增加到111.1亿美元,增长110.1%。如今,已经有超过13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赣落户发展,比“十二五”末的64家增长一倍多。

——特色优势产业越来越壮大。深入实施“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跃居中部地区第1位,航空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全省千亿产业达11个、千亿开发区达4家。三次产业结构由10.2∶49.9∶39.9调整为8.7∶43.2∶48.1;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从全国第21位升至第13位;

——生态秀美的特色越来越彰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38项重点改革任务全部完成,35项改革举措和经验成果被列入国家推广清单;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实现设区市全覆盖;PM2.5年均浓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4.7%,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6%,长江干流江西段水质断面全部达Ⅱ类标准。

——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234公里,高速铁路通车里程达到1898公里,列全国第7位,实现了高速铁路“市市通”、高速公路“县县通”、动力电“村村通”、水泥(油)路“组组通”;窄带物联网实现省域全覆盖,5G基站实现设区市主城区全覆盖。

…………

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6575亿元,同比增长18.4%,两年平均增长6.7%;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47元,同比增长13.2%,两年平均增长8.2%,实现了“十四五”首季开门红。

老区不老,发展势头正好。在奋斗前行中书写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精彩答卷,这是江西对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厚望的响亮回答。

(三)

巍巍井冈山,滔滔赣江水,见证了江西发展的蓬勃朝气,铭记着那段气壮山河的历史。

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回望峥嵘岁月,一代代革命先烈先辈慷慨赴义、向死而生,用赤诚与生命铸就了跨越时空的革命精神,树立了光照千古的历史丰碑,孕育了融入民族血脉和灵魂的红色基因。在革命战争年代,江西有名有姓的烈士近26万,占全国的六分之一。长征路上,每一公里就有3名江西籍将士倒下。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跨越时空,永远闪耀着时代光芒。

从井冈山到于都河畔,从八角楼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园……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这片书写了中国革命光荣与梦想、浸染着无数革命先烈热血的红土圣地,始终饱含着深情大爱。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循着总书记视察江西的足迹,今年清明前夕,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暨专题读书班把党史学习教育第一次专题学习的“课堂”放在井冈山。刘奇、易炼红等省四套班子领导集体上井冈山,深情回顾井冈山的峥嵘岁月,再次感悟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感悟党的初心与使命。

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2019年,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之初,刘奇、易炼红率省四套班子领导前往瑞金、于都瞻仰革命旧址,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接受思想政治洗礼。

时空不同,使命相通。江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充分利用好江西丰富的红色资源,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让革命老区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努力把江西打造成为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的地方。

传承红色基因。江西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优势,以遍布全省的2900多处革命旧居旧址和革命纪念馆(博物馆)为课堂,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开展专题宣讲,引导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学好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披坚执锐、勇立新功。

狠抓作风建设。持续深入整治“怕、慢、假、庸、散”等作风顽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建立定期梳理集中破解制约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突出困难问题长效机制,集中解决了一大批制约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强化正风肃纪。深化标本兼治,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全面彻底肃清苏荣案恶劣影响,严肃查处一批腐败分子,持续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以革命先烈先辈为镜,续写红土圣地新荣光。江西从严管党治党,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加快形成。全省干部群众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改革发展的每一步都走得格外坚实。如今的赣鄱大地,处处洋溢着干事创业的激情热潮,全省上下“撸起袖子加油干、只争朝夕务实干”的氛围日益浓厚。

(四)

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一个有着700多年历史的赣南小村落。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同烈士后代孙观发等乡亲围坐话脱贫。

今年“五一”前夕,记者再访潭头村,这里人头攒动,村口的停车场停满了旅游大巴。孙观发正忙着整理客房的床铺,准备迎接游客的入住。他家在“五一”期间的民宿床铺,早早就被游客订满了。如今的孙观发,不仅是潭头村旅游公司的股东,还是讲解员,每天讲解不下20场。

“现在特别想告诉总书记,我的目标实现了。”孙观发乐开了花。

再把镜头转到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2016年农历小年,与祖祖辈辈“窝”在山坳里的村民们一样,彭夏英怎么也没有想到,习近平总书记会亲临神山村,与全村老少共迎新春佳节,并来到了她家。春风“暖”透了神山村,也暖透了彭夏英的心。

“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彭夏英和丈夫将住了大半辈子的住房腾出来,开办了全村第一家农家乐。2017年她不仅自己主动申请脱贫,还积极带动符合条件的村民共同脱贫。

历史的坐标也在他们身上交汇标注:

——2020年4月26日,随着于都等7个贫困县退出,革命老区江西25个贫困县实现“清零”,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实现了整体脱贫。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彭夏英在会上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省委、省政府始终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厚爱,全力以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20年,全省2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305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88.61万城镇贫困群众实现解困发展,区域性整体贫困和群众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同时,进一步巩固深化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着力打造彰显产业兴旺之美、文明淳朴之美、共建共享之美、自然生态之美、和谐有序之美的新时代“五美”乡村,努力建设老区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回应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新愿望,在更高起点上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载体,努力解决好群众就业、上学、就医、养老、环境整治,包括吃、住、行等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老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幸福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2020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跑赢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番目标;人均预期寿命由2015年的73岁提高到77.2岁;全省棚户区改造开工20.42万套,居全国第一;社保卡覆盖全省99%人口并在七大领域初步实现一卡通用;连续16年获全国综治考评优秀省, 全省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分别达98.87%、98.31%,再创历史新高……

“十四五”新征程已经开启,更伟大的胜利就在前方。我们要感恩奋进、不负厚望,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江西篇章,以实际行动回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心厚爱,以优异成绩庆祝党的百年华诞。

请下滑查看

阔步新征程·共绘新画卷

江西日报记者  刘 勇 

五月的江西最红,井冈漫山杜鹃如火般奔放;五月的江西最勃发,江河满了、山岗翠了,满眼尽是葱茏。

摄影:朱海鹏

五月的江西又一次站在了舞台的中央,站在境内外媒体的聚光灯下。在中宣部举行的庆祝建党100周年江西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江西这片百年辉煌的红土地,立体展示了感恩奋进的发展新篇章,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西书写了新的辉煌。

树高千丈必有根,江流万里必有源。江西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江西发展的一个个爬坡过坎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总是给予江西温暖的关怀、巨大的鼓舞和悉心的指导。特别是2016年2月、2019年5月两次亲临江西视察,为江西发展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厘清了路径,指引着江西以“作示范”的担当、“勇争先”的气魄,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努力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

这是一幅“产业强”的新画卷。江西是一片创造新中国发展奇迹的地方。如今的赣鄱大地,处处都是活跃跃的创新创造,C919大飞机部分机身、硅衬底蓝光LED技术等一批“江西造”“江西研”勇立时代潮头,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奠定了江西发展之基,VR、“03专项”、物联网等数字经济凝聚了江西发展之势,“老区不老、发展势头正好”。

这是一幅“生态美”的新画卷。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如今的赣鄱大地,白鹤悠然于蓝天之下,江豚嬉戏于碧水之中,城镇绿树如荫,乡村美丽宜居,全省PM2.5年均浓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4.7%,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6%,长江干流江西段水质断面全部达Ⅱ类标准,江西的生态优势进一步得到巩固提升。

这是一幅“百姓富”的新画卷。饮水思源, 不要忘了中央苏区、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们。如今的赣鄱大地,把矢志不渝增进老区人民福祉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全省25个贫困县、3058个贫困村全部摘帽退出,历史性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番目标,人民群众生活更加方便、更加舒心、更加美好,老区人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这是一幅“干劲足”的新画卷。江西“赣”、加油干。如今的赣鄱大地,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大力倡导“人人敢担当、事事马上办”的实干精神,持续建设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处处洋溢着干事创业的激情热潮,全省上下“撸起袖子加油干、只争朝夕务实干”的氛围日益浓厚。

吃水不忘挖井人。江西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更加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更加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更加感恩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这片红土地的深情大爱、有力指导。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扛起历史的责任,跑好关键的接力棒,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区人民的赤子情怀转化为谋幸福的澎湃动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江西擘画的蓝图变为更加美好的现实,不负重托、不负时代,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江西篇章。

传颂·传承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江西日报记者  朱 华

在于都山区,有一条保存完整、原生态的“长征小道”。这是一条碎石子铺就的古驿道,全长十余公里,一路杂草丛生,蚊虫出没。87年前,中央红军夜渡于都河之后,就是沿着这条小道进发,突破敌人第一条封锁线,义无反顾地走向远方。

我们沿着“长征小道”一路走来,汗如雨下,颇感艰辛。眼前这段崎岖的山路,不禁让人陷入了沉思:那些普通的红军战士,明明知道前途艰险莫测,为什么还能勇往直前,甘愿为革命事业牺牲一切?他们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是如何冒着敌人的炮火、向死而生,走完两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迎来最终的苦难辉煌?

是的,因为他们有崇高的理想,有坚定的信念。而我们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不正是他们当初抛头颅洒热血为之奋斗的远大目标?没有先烈们筚路维艰的“长征小道”,哪有我们如今阳光灿烂的坦途大道。

习近平总书记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就绝不能忘记革命先辈的牺牲,一定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永不褪色。

传承红色基因,为的是让我们党永葆青春和活力,让每一个普通党员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每一个建设者保持奋斗精神和赤子之心,让我们获得重新出发的勇气和信心。

不管走得多远,我们都不能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

“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要忘了我们的革命理想、革命宗旨,不要忘了我们中央苏区、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们。”

4月28日,游客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

红土地上花更红

江西日报记者  朱 华

井冈山上,杜鹃花开。一队队游客排起长龙,瞻仰革命旧址八角楼,在一件件珍贵文物前,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

于都河畔,河水滔滔。一群群孩子身着红军装,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前,聆听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

江西的5月,是火红的5月。今年是建党100周年,赣鄱大地上一处处革命旧址迎来了研学和参观高峰。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吸引并激励着天南海北的人们砥砺前行。

“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江西,留下的谆谆嘱托言犹在耳,“推进红色基因传承”重要要求已转化为赣鄱儿女自觉行动。

江西是一片书写了中国革命光荣与梦想、浸染着无数革命先烈热血的红土地。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江西儿女在红土地的新征程上昂首再出发,奏响了新时代的发展强音。

——以上率下,革命传统教育渐入佳境。

从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到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再到瑞金叶坪红军烈士纪念塔……近年来,省四套班子把学习课堂搬到了革命旧址,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接受思想政治洗礼。

省委要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让革命老区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努力把江西打造成为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的地方。要学习好、研究好、宣传好、传承好发源于江西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伟大精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补足精神之钙,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省组建了省委宣讲团等多种形式和载体的宣讲团,实现了设区市、省属本科院校、重点省属国有企业“三个全覆盖”,走进了农村、社区、车间,涵盖了网上网下,大力开展党史故事汇、党史知识竞赛、红色家书诵读等活动,推动全省党员干部大力传承红色基因,答好“时代之问”,走好新长征路。

——群众参与,讲好新时代的红色故事。

传承是对革命先烈最好的纪念。近年来,江西各地广大群众纷纷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加入到义务宣传员队伍中来。

毛浩夫,这名金融专业毕业的“海归”,受家庭影响毅然回到井冈山做红色宣传员。他和爷爷毛秉华、父亲毛汝亭,祖孙三代50多年接力宣讲,如今成为井冈山红色传奇的一部分。

长征源合唱团,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的一张闪亮名片。这支由红军后人组成的民间合唱团,10多年来坚持下乡村、到校园、入社区、进军营,义务巡演近500场,用昂扬的歌声把长征精神唱遍大江南北。

梦想靠奋斗来接力,历史因铭记而永恒。在江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毛浩夫、长征源合唱团一道,接过了前人手中的接力棒,自发地讲起红色故事、宣传革命精神。

一处革命旧址,就是一个宣传阵地。我省发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以遍布全省的2900多处革命旧居旧址和革命纪念馆(博物馆)为课堂,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深学党的历史,讲好红色故事,树立正确党史观,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感悟初心使命和信仰的力量,切实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宣传者、践行者。

我省还先后推出了《可爱的中国》《信仰者》《红色摇篮》《八子》《方志敏》等多个红色文艺精品,用党的优良革命传统给人们以情感上的滋养、思想上的启迪、道德上的教育和价值上的引领。

——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铆足干劲奋勇争先。

为人民谋幸福,是共产党人的不变初心。

在宜丰县新昌镇城南社区小区,社区干部针对基础设施老旧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方案,一周内共安装维修路灯110盏,让群众纷纷点赞;在景德镇陶瓷大学,通过设立2021年学生食堂价格平抑基金100万元,确保每餐至少有四分之一的低价菜和免费汤供应,让学子们吃得饱吃得好……我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各地各单位聚焦企业群众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解决困难、办好实事,努力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强大动力。

去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鄱阳湖流域超历史大洪水,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迅速投身战疫抗洪一线,在波澜壮阔的大战大考中,始终冲锋在前、奋战在先。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江西近年来先后有60名扶贫干部倒在了基层工作一线。吴应谱、樊贞子、李桂芳、程扶摇……他们以自己的青春、热血乃至生命,铸就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

为加快推动我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近年来,我省建立了破解发展难题长效机制,三年来共征集并办结四轮次1154个制约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难题。“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个个敢担当”的工作作风在全省蔚然成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破题突围。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当年苏区干部清廉实干的形象,曾为江西人民所津津乐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苏区干部好作风焕发出新的时代风采。

下滑查看

5月10日,党员干部在井冈山面对鲜艳的党旗,重温入党誓词。

井冈“后浪”:把红色故事一直讲下去

江西日报记者  刘 斐

●回想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

——习近平

巍巍井冈,苍松翠柏。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内庄严肃穆,来自五湖四海的参观者沿着台阶拾级而上,步履庄重。5月10日16时,青年讲解员章婧正在准备她当天的第五场讲解,疲惫写在脸上。尽管如此,只要参观团一到,她又是一股往前冲的劲头投入工作。

“总书记看得很细致,十分认真。在革命烈士照片墙前,总书记对张宗逊、韩伟等革命烈士故事如数家珍,并不时地对讲解内容进行补充。”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章婧全程陪同讲解,总书记对革命先辈和红色历史的敬重之情让年轻的章婧永生难忘。

作为一名“90后”井冈山人,章婧生于斯长于斯,从小浸染于浴血奋战在井冈山的革命先烈的故事里。“是什么样的勇气,让那些年轻人无惧牺牲,像钢铁战士一样去战斗?”章婧说,总书记对革命烈士的那份敬重和赤诚给自己作了解答,也逐渐明白当年那些年轻生命的呐喊,理解了烈士们的付出和执着。

在讲解员这个岗位上,章婧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章婧一遍遍研读史料,翻阅红色书籍,一有培训讲座、读书班就第一个报名参加,如饥似渴地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成长养分,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服务本领。

“面对中小学生,我会讲到年仅18岁的吴月娥抱着敌人纵身跳崖的故事;面对金融系统的听众,我会浓墨重彩地介绍井冈山时期红军‘大管家’余贲民。”章婧说,要朝着“研究型”讲解员迈进,读懂读透革命故事背后蕴含的共产党人为革命理想矢志不渝的信念,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不同职业的参观者,相对应地调整讲解内容,从贴近参观者的视角切入,不断创新丰富讲解的方式方法,做到因人施讲,让人们充分了解和感悟井冈山精神,唤醒人们心中的红色记忆,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

坚守在井冈山上的还有许多像章婧一样的年轻人。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井冈山八角楼革命旧址群慎德书屋,看望了6位革命烈士后代和先进人物代表,其中就有时年87岁的毛秉华。“爷爷一直说,他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让人们记住红军故事,记住红色历史。”2018年,曾留学海外的毛浩夫接过爷爷毛秉华宣讲井冈山精神的接力棒,成为“毛秉华工作室”负责人。

“革命年代离‘80后’‘90后’很遥远,正因为此,我更加主动思考如何让井冈山精神给予年轻人更多思考和启迪。”毛浩夫结合专业特长,从细节入手讲述革命人物,以革命人物的视角阐释党史,以此更好地宣讲井冈山精神。毛浩夫说:“我会把井冈山的红色故事一直讲下去,让信仰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前进的路上。”

如今,在井冈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章婧、毛浩夫一道,正接过前人手中的接力棒,站稳红色精神的宣传岗。

传承红色基因,发扬井冈山精神,井冈“后浪”正奔涌向前!

下滑查看

5月12日,赣州市赣县区韩坊中心小学师生在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参观。史港泽摄

烈士后人:永远牢记先辈的牺牲

江西日报记者  朱 华

●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要忘了我们的革命理想、革命宗旨,不要忘了我们中央苏区、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们。

——习近平

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于都视察时,亲切会见了9名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管翠英是其中之一。

“总书记关心我们的生活,要我们过好自己的日子。”说起两年前见到总书记的场面,管翠英老人还记得其中很多细节。今年5月12日上午,于都县贡江镇窑塘村,87岁的管翠英正在给菜地浇水、收拾屋子,准备自己做午饭。看到记者一行来寻访红军后人,老人赶忙打开柜子,找出一张泛黄的烈士证。

“这就是我父亲,他牺牲时我都还没有出生。”管翠英的手指轻轻抚触着父亲管建发的名字,忍不住红了眼圈。1934年,年仅18岁的管建发作为红二十二师战士,随部队出征,从此再也没有回到故乡。很多年之后,管翠英才知道,父亲是在大余县洪水寨作战时牺牲的。

虽然从没有见过面,但是管翠英从奶奶嘴里,得知了许多关于父亲的点滴信息。出征前,身为家中独子的管建发跪在母亲跟前说:“妈,你只养了我这一个儿子,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再回来,这一跪就算向您报恩了。”这句由奶奶转述的话,在管翠英的心中盘桓了一生。

“多亏党和政府的关心,现在生活越来越好,我身体也好得很,家里什么也不缺。”让管翠英高兴的是,昔日的贫困村窑塘村这几年变化很大:村里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每个村小组都有了水泥路,“厕所革命”让卫生环境大有改善。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两个儿子轮流将她接到家中居住,逢年过节村干部也都要上门探望,让老人过上了宁静而幸福的晚年生活。

在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苏区时期全县有6.8万余人参加红军,像管建发这样留下名字的烈士有1.6万人。红军情结在于都已是深入人心。

于都县长征源合唱团的刘瑛也是烈士后人,每次演出唱起《长征组歌》时,脑海中总会浮现出爷爷刘金长生当年出征的场面,忍不住热泪盈眶。刘金长生牺牲后,家人一直不知道他牺牲在何处。2015年,刘瑛随团赴广西兴安演出时,在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里意外发现了爷爷的名字,这一发现让全家人都激动不已。

“我们会一直唱下去,争取唱到红军长征胜利100周年。”刘瑛说,合唱团多年的排练演出不仅丰富了她的业余生活,更影响了许许多多的年轻人,让这段革命历史为更多人所铭记。

在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20多名讲解员几乎都是红军后人。她们在做好本职讲解工作的同时,还深入学校、社区、厂矿等开展红色宣讲,两年来累计组织活动500多场,将红色的种子在全社会撒播。该馆副馆长钟敏说:“我们要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永远牢记先辈的牺牲。”

下滑查看

造福·幸福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江西日报记者  万仁辉

贫困户、讲解员、股东,这三个看似关联不大的身份,串起了潭头村村民孙观发的人生故事。

每次有旅游和研学团队上门参观,孙观发都会讲一讲故事中的细节,从脱贫摘帽,到习近平总书记来村里视察,再到近两年村里的变化,一样的讲述,不一样的感悟。

故事的背后,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着江西这片红土地,牵挂着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亲自谋划、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

在江西,不止一个潭头村。以其为代表,大到经济实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小至村民住房、老表喝水、孩子上学,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令人惊叹。

“共产党就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党中央想的就是千方百计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样的如磐初心,在红土圣地的角角落落,照进现实。

在江西,也不止一个孙观发。在赣鄱大地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一路上看到的盈盈笑脸,温润人心。那些定格在笑脸墙的笑容,回荡在山野间的笑声,好似一张张填充幸福的拼图。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样的感恩奋进,在4500多万赣鄱儿女的共识共为中,落地生根。在通往幸福的大道上,我们继续奋力奔跑……

美好生活节节高

江西日报记者  万仁辉

初夏的赣鄱大地,万物勃发、生机盎然,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到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体验乡村游的游客,进村前总会在村口的“笑脸墙”前驻足。墙上的一张张笑脸,展示着村民昂扬的精神面貌,也诉说着村民幸福美好的生活。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潭头村,走进村民家中拉起家常:“我这次来江西,是来看望苏区的父老乡亲,看看乡亲们的生活有没有改善,老区能不能如期脱贫摘帽。”

潭头村没有辜负总书记的期盼。近年来,乘着苏区振兴东风,村里守住绿水青山,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着力改善环境,乡亲们过上了令人羡慕的田园生活。

潭头村的发展变化,是我省广阔乡村幸福变迁的一个生动缩影。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省委、省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尽锐出战、决战决胜。全省25个贫困县、3058个贫困村已全部摘帽退出,历史性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如今,革命老区迈上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人民幸福指数随着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而不断增长。从农村到城市,从乡村到社区,一张张民生答卷上写满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钱袋子”鼓了,获得感实实在在。

在瑞金华屋村,青松,是华屋人脱贫致富的力量源泉。2018年,华屋整村实现脱贫摘帽。作为远近闻名的“华嬷嬷”泡菜创始人,华屋村民华小英近日正忙着在蔬菜大棚查看蔬菜长势,为研制新的泡菜品种作准备。此前,她和家人成立了蔬菜水果合作社,带动了一批贫困户增收致富。“有了好的原料,泡菜就会做得好,生活就会有奔头。”华小英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矢志不渝增进老区人民福祉,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番目标。同时,我省通过开展“保用工稳就业”“开发区百万大招工”等行动,让广大群众业有所就、劳有所得、勤有所获。

——“小院子”美了,幸福感真真切切。

对于南昌市东湖区光明社区的居民来说,管线混乱、道路破损等问题,曾是困扰他们的烦心事。近几年,东湖区委、区政府先后投入数千万元,对楼栋墙面、路面、管线、管网等基础设施进行统一改造。如今,走进光明社区,道路通畅、环境优美,居民连连点赞。

更嘹亮的城乡品质提升“集结号”,在全省范围吹响。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省棚户区改造开工20.42万套、居全国第一,纳入2019年国家计划的686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完工,农村危房改造全面完工;社保卡覆盖全省99%人口并在七大领域初步实现一卡通用。此外,我省还成立了省市县乡四级养老服务中心,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联动农村养老服务网络。

——“安全网”牢了,安全感切切实实。

“要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理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的嘱托,语重心长、催人奋进。

民生问题无小事,社会治理无易事。我省积极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连续16年获全国综治考评优秀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整体绩效保持全国前列,全省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分别达98.87%、98.31%,再创历史新高。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我省正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下滑查看

5月11日,井冈山神山村迎来八方游客,红色旅游助力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李 劼摄

神山村村民:“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江西日报记者  刘 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习近平

青山远望,翠竹听潮。5月11日,神山村小雨不歇,天南地北的游客纷至沓来。这座小山村,人人忙得不亦乐乎,在前往幸福生活的奋斗路途中,人人喜笑颜开。

神山村究竟有多忙?从全国人大代表、神山村党支部副书记左香云的一天工作就可得知。

当天10时许,见到左香云时,他正为游客们讲解:“2016年2月2日,是村民们永远记得的日子。那一天,农历小年,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风雪来到神山村,看望慰问村里的贫困群众。”

见有人走到跟前,左香云忙不迭地招呼:“早晨6点就收到6拨游客预约,我会逐一作讲解,沿着总书记的视察足迹参观、学习、研读。”

最后一拨客人离开,已是下午5时。左香云洗了一把脸,接过妻子递来的茶,落座后便打开话匣子:“大家都想脱贫致富,吃上‘生态饭’,总书记的关怀与指导,让这一憧憬变成了现实。”

“五年多过去,神山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脱了贫,而且村容村貌更加整洁、产业富民更加扎实,旅游红培更加兴旺,村民们个个干劲十足。”今年以来,左香云愈加忙碌,他乐呵呵地说,“农家乐、民宿都开起来了,客人络绎不绝;老本行——竹制品加工也没落下,激光雕刻机转个不停。”

2020年,神山村人均年收入为2.8万元,较2015年增长2.5万元。神山村第一个开“农家乐”的彭夏英掰着手指算:“2020年受疫情影响。不过,今年明显好转,头5个月有近6万元进账。”

“总书记从门外走到里屋,详细询问我们的生活状况,被褥暖不暖、用没用上自来水……就像亲人之间拉家常一样,让人心里暖融融的。”回忆着总书记在家中的一幕幕场景,彭夏英眼眶湿润。

从住土坯房,到住上新房,还加盖了一栋民宿楼。“小儿子从深圳回来帮忙,让我很欣慰。更让人高兴的是大儿子去年结了婚,日子越过越有滋味!”彭夏英说。

“游客们来到神山村参观、消费,大家讲的都是文明语、开心话,做的都是高兴事、致富事,家家为美好的生活奔忙,别提多幸福!”左香云父亲左秀发一席话,代表了大家的心声。

“正如总书记所说,神山村一定会走上富裕之路!”眼下,神山村将目光放得更为长远,发展的路途也愈加清晰:团结一致、有序发展,让更多的村民融入其中,共享发展成果;以文化为魂,提升品牌意识和服务,加快实现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下滑查看

5月12日,航拍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史港泽摄

潭头村村民:“有信心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江西日报记者  朱 华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芝麻开花节节高,今后的日子会更美好。

——习近平

5月13日下午,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热闹非凡,来自各地的游客在这里参观游览。村里精心打造的小桥湖景,成为大家争相拍照留念的背景。

“大家好,欢迎来我家参观,你们看墙上的这几幅照片,就是总书记视察时拍摄的。”退伍军人、村民孙观发戴上话筒,在家里给来自辽宁沈阳的研学旅行团游客绘声绘色地讲起了故事。

“今天已经有12拨客人到我家参观,嗓子都快讲哑了。”孙观发送走游客,脸上略显疲惫,却又掩饰不住兴奋。他告诉记者,一天最多时,他家有七八百游客来参观,几乎成了村里最火的“网红打卡地”之一。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潭头村视察时,孙观发还只是一名普通村民。如今,他已成为村里旅游合作社的股东、旅游服务公司的资深讲解员,每月有2000元固定工资,年终还有分红。

2018年收入7.3万元,2019年19万元,2020年22万元……说起这几年自家收入变化,孙观发更是高兴。去年,他将二楼4个闲置房间改造成了民宿,拥有8个铺位,4月份收入达5000多元。

“快来尝尝我家的麻饼,新鲜出炉的嘞。”离开孙观发家,麻饼店老板温秀珍也招呼上了记者。温秀珍两年前将自己的夫妻店从镇里搬回村里,因为生意火爆,还请了5名帮工,去年收入达40多万元。

两年来,随着旅游人气的节节攀升,潭头村村民收入普遍大幅增长。村里成立了旅游合作社、旅游服务公司,吸引150多户村民入股,办起了富硒食堂、民宿、特产超市和咖啡馆。其中,富硒食堂收入达300多万元,全村民宿床位130多个。

“你看我们的富硒食堂现在很受欢迎,客人们都夸我们的饭菜口味好。”在潭头村富硒食堂,旅游服务公司相关负责人刘卫东一边招待客人,一边给记者介绍这里的经营情况。村里紧靠着的梓山镇富硒蔬菜基地,其中有500多亩由潭头村村民经营,所产蔬菜不但外供,也保障了富硒食堂的食材需求。

和两年前相比,潭头村的变化还有很多,最显眼的就是村容村貌——绿化更好了,环境更美了,道路更宽敞平坦了。在于都县重点推介的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线路中,潭头村都是必去的景点之一。春节最火的时候,村里一天游客量就达4万人次。

潭头村党支部书记刘连云说,大家有信心,把旅游事业继续做大做强,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下滑查看

5月11日,南昌市光明社区,居民在锻炼身体。洪子波摄

光明社区居民:“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幸福”

江西日报记者  万仁辉

●共产党就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党中央想的就是千方百计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习近平

5月11日下午,一场透雨过后的南昌,空气格外清新。在彭家桥街道光明社区,居民三三两两走出家门,来到社区广场散步、聊天。在他们身旁,那张名为“总书记和我们在一起”的幸福大合照十分醒目。

看着照片,光明社区幸福大妈合唱团成员陶润香思绪被拉回5年前。2016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光明社区给大家拜年,并在社区活动中心观看了合唱团排练。“总书记称赞大家有激情、唱得好,祝大家歌声常伴美好生活。”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陶润香脸上堆满了笑容。

“总书记来的那年,合唱团只有20多人,现在已经超过100人了。”“是啊,社区真是年年有变化,前两年硬件升级,道路更通畅、环境更优美了,这两年软件提升,为‘一老一小’解决了不少难题。”……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陶润香和邻居们拉起了家常。“听说下半年社区还要开幸福食堂,这正如总书记所说,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幸福了。”

老人们口中的“幸福食堂”,是光明社区不断丰富服务内涵、补齐服务短板的产物。“我们这个小区是老旧小区,老人比较多,考虑到部分高龄老人日常用餐存在困难,我们计划推出老年幸福食堂。”光明社区党委书记刘云娟介绍,社区牢固树立“党建+”理念,除养老服务外,在便民服务、互助服务、公共服务等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

“你看,前面那个穿马甲的大叔,就是我们社区的志愿者。”顺着刘云娟手指的方向看去,社区爱心帮忙团志愿者张则林正拎着工具袋,急匆匆往前走。“有居民给我打电话,说前面小广场上石凳拆除了,但地上还有些钉子,我得去拔一下。”

张则林退休前是一名钳工,算是维修“老把式”。到达居民告知的地点后,只见他从工具袋中掏出锤子、錾子等工具,几分钟的功夫就把钉子“隐患”解决了。“老张是党员,平时义务帮街坊邻居修水管、换门锁,还经常倒贴材料钱。”看到记者跟着张则林采访,路过的居民走上前给老张“点赞”。

以张则林为代表,光明社区志愿者规模已达1000余人,社区内互敬互爱、互帮互助蔚然成风。也正因为如此,社区居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习近平总书记来社区时叮嘱我们要抓好党建、抓好服务,我们一定牢记嘱托,继续把基层的工作做得更好。”刘云娟说。

下滑查看

创新·创造

让创新之泉充分涌流

江西日报记者  邱辉强

“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命根子。”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首站就考察了金力永磁公司。如今,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成为企业发展的指南,时刻激励企业“切实练好内功,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老区不老,发展势头正好。”火红五月,以赣州“中国稀金谷”为载体,新材料产业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创新的号角催人奋进,创新的热情胜似骄阳。放眼赣鄱大地,创新之泉已奔腾涌流。

在江中集团,以科技创新推动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每一个江中人的奋斗梦想。从平台到产业,从守正到创新,全链条推进、全要素集成,江西中医药这个千年瑰宝,正焕发新时代的璀璨光芒。在南昌大学江风益实验室,这个追光追梦的团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一项项核心关键技术被陆续攻破,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持续涌现,“世界芯”照亮“南昌光谷”,耀眼炽热。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感恩奋进、真抓实干,全省上下以重塑“江西制造”辉煌的深沉使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让创新创业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汇聚起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能。

创新路上竞风流

江西日报记者  张武明

走进金力永磁产品展厅,墙上的“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推动赣州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这句话,向人们宣示推动科技创新、实现绿色发展的决心。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强调要紧紧扭住技术创新这个战略基点,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

殷切嘱托牢记心头,创新力量强劲迸发。两年来,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赣州新材料产业发展翻起滚滚热浪、传来阵阵喜讯: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获批筹建;江西赣州稀有金属交易所开业运营;赣州稀土钨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以创新引领产业向中高端迈进。赣州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进程,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

“要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的殷殷期盼,已经转化为全省上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让创新引擎在红土地释放出巨大发展效能。

创新平台愈加坚实。近年来,我省致力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落户中医药科创城的中科院中药国家大科学装置预研中心,建成后将集聚多学科交叉和多层次融合的研究团队,成为世界一流的传统药物和天然产物研究装置,堪称“国之重器”。以中药国家大科学装置发力为代表,我省聚焦前沿科学研究和中药、陶瓷等特色优势产业,组建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省实验室,以重大创新平台推动产业链延伸完善的格局日趋成型。

创新团队愈加奋发。科研路上“十九年磨一剑”的江风益,带来的不仅是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硅衬底黄光LED芯片,更有潜心科研、孜孜求索的精神传承。在南昌大学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批接一批中青年科学家将外人看来枯燥难挨的持久科研,视为攀登科技高峰的珍贵体验。通过不断创新与积累,硅基GaN技术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生态系统,不仅在发光领域空间巨大,在探测器、功率器件、射频器件等领域也迎来光明前景。

创新成果愈加丰硕。在去年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江中猴姑米稀入选《江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三版)》,成为新冠肺炎患者恢复期的推荐中医食疗食品。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近年来,我省高校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紧密对接“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牵头组建了航空、电子信息、中医药、装备制造等产业体系产教融合战略联盟,组建了16个产教融合重点创新中心,一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丰硕创新成果应运而生。

创新动能愈加充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科研成果“变现”更加便捷,我省出台相关文件,通过提高科研人员绩效工资收入、增加科研项目激励收入、鼓励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获得合理收入等改革,构建体现创新价值的薪酬结构,激发投身创新的活力。统筹创新布局,释放发展潜能,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挂牌成立,催生出C919大飞机部分机身等一批“江西造”“江西研”,VR、“03专项”、物联网等数字经济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

2020年,我省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38.2%、22.1%,“十三五”期间分别提高8.1、7.2个百分点。

这是亮丽的创新风景,更是嘹亮的创新号角!

下滑查看

5月10日,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外景。徐 铮摄

金力永磁: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江西日报记者  邱辉强

●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不可再生资源。要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强项目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

机声隆隆,热浪滚滚。5月10日,在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忙生产、赶订单。

正在现场调度项目建设进度的公司副总经理吕锋说,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视察的时候,公司二期项目还没完工。如今,公司订单激增,他们正全力以赴抢进度、扩产能。

“两年来,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进一步聚焦主业,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公司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吕锋介绍,2020年公司营收24.19亿元,同比增长42.58%;今年第一季度营收7.93亿元,同比增长92.03%。凭借强大的生产能力,公司赢得众多海内外高端客户的青睐。

企业快速发展有何绝招?“创新,创新,还是创新!”吕锋说。2020年,公司研发费用约1.03亿元,同比增长60.44%;截至今年4月,累计申请专利87件,累计授权发明专利20件,累计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2件。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在赣州市赣县区,一座国家级的新材料研究科学殿堂正在拔地而起。即将封顶的大楼上,林立的塔吊、挥汗如雨的工人,交织成一幅激昂的奋进图。“每天有300多名工人奋战在一线抢工期。”赣州高新区科创局副局长蔡华芸说,按照“边建设、边研发”的思路,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已确定三项预期重大突破和五个重点培育方向,落实科研团队16个,其中院士团队就有8个,成立3个研究所,目前已进驻科研人员160余人。

东风浩荡,满眼皆春。江西粤磁科技负责人伍全球说,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让我们备受鼓舞。现在国家、省、市三级对新材料产业的支持力度空前,随着赣深高铁开通渐近,越来越多的沿海新材料企业往赣南集聚,产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春天。

何止是金力永磁、粤磁科技。两年来,赣州以“中国稀金谷”为载体,加速科创平台建设,做大做强产业集群,一系列大动作频频:万亩稀土永磁电机产业园建设正酣、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江西赣州稀有金属交易所开业运营、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入驻……2020年,赣州市稀土产业82家规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1.4亿元,同比增长9.2%。

下滑查看

5月14日,华润江中药谷全机械化生产车间。洪子波摄

江中集团:匠心传承千年瑰宝

江西日报记者  宋思嘉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

——习近平

时至今日,华润江中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发技术总监李诒光,依然对5年前的那天记忆犹新。

2016年2月3日,李诒光与习近平总书记有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总书记嘱咐我们一定要保护好、传承好中医药这个民族瑰宝,为全民健康多作贡献。”

山上鸟儿飞,水里鱼儿游,就是在这样一个风光旖旎的山林中,有着江中药谷两大“法宝”——全球首个无人中药液体生产车间和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中药企业研发中心。

跟随李诒光走进2018年落成的研发中心,一股科技感扑面而来,各式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专业设备有序排列,工作人员身着白大褂争分夺秒进行实验操作。“这里集创新研发、孵化加速、成果转化为一体,业内顶尖水平的硬条件和软设施,为我们创造了非常优越的科研环境。”李诒光介绍,5年来,公司获得2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个省级奖项荣誉,开展5个国家级课题研究。

在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和新科研成果的支撑下,江中药谷努力研制和生产质优价廉疗效好的药品。2018年,集团高级研究员孙萍牵头打造固体制剂成型技术研究平台。3年多的时间里,孙萍团队全身心投入研究,如今,该技术已被逐步运用到实际生产中。

作为业内龙头企业,助力中医药产业成为我省优势产业、未来产业,是江中追求的目标。2019年2月,华润医药战略重组江中制药,双方资源叠加、优势互补,江中不仅由省属国企蝶变为央企,还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和平台,迎来一次崭新的腾飞机遇。

去年10月,华润江中科创城现代中药生产基地一期项目正式开工,前期已由华润江中整合成功的两大地方老牌药企桑海制药和济生制药搬迁至此,遵循“绿色工厂、智能制造”的设计理念,打造百亿医药产业制造基地,与江中药谷共同组成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两大核心区。由此,肩负着引领我省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重任的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有了浓厚的华润江中色彩。

“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有中药国家大科学装置预研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健康产业研究院等大型创新平台,江中药谷是中医药文化传承和高端装备研制聚集地,相信有这样的资源禀赋,我们一定能建成全国中医药研发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全国特色优势制药企业,为江西做强做优中医药产业贡献更多力量,绝不辜负总书记的深情厚望。”李诒光吐露心声。

下滑查看

江风益(前中)和他的研究团队在实验室共同研讨。罗德斌摄

72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