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作为一名党员,我不能给党和国家添负担,只要我还干得动,我就应该继续干下去。”这是慈化镇新塘村福安组的老党员易自生说过最多的话。
走进慈化镇新塘村老党员易自生老人家里,整齐的小院收拾得干干净净。院子内,新塘村部分党员干部围坐在老人身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党史故事分享会”,聆听易老讲述继父易河牙当兵奋战的故事。
慈化镇是宜春县苏维埃政权的发源地,也是宜春县第一支红色游击队成立地,易自生的继父(伯父)易河牙就是其中的一员。1927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爆发,易河牙于1930年加入赤卫队。1933年,蒋介石发动了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易河牙奉命留守慈化镇保护革命根据地和老百姓,后遭遇围剿突围失败,包括易河牙在内的数百名战士壮烈牺牲。1983年8月,易河牙被追加为烈士。
慈化镇新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易子良听完以后感触良多:“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我们应该继承他们的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全心全意带领老百姓奔小康发家致富。”
40余年过去,这份“红色基因”很好地传承到了易自生身上。1951年,易自生出生在慈化镇新塘村,1984年,易自生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慈化镇新塘村委会、慈化镇煤矿企业、镇企业办等单位工作,在工作岗位上,他严于律己,始终以党的纪律要求自己。
“作为革命烈士的后代,更应该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更应该以革命先烈为榜样,时时记住革命来之不易,胜利来之不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革命先烈的艰苦奋斗、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幸福的今天。”易自生说道。
如今,易自生已是一名退休干部、老党员,虽已步入古稀之年,但他依然闲不住,坚持学习,干完农活之余他还热心公益事业。在新塘村,每次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现场,总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头戴大草帽、身穿深蓝色工作大褂、穿着一双缝补多次的“解放鞋”。扫马路、捡垃圾、搞卫生,他都全程参与,甚至还干在年轻人前头,散发着一名老党员退休不褪色的光芒。
回想起以前的苦日子,易自生感慨,改革开放以前大家都吃不饱饭,一亩地收成好也只能产水稻两三百斤。“真的是要感谢党和政府,我们农村现在的生活很好,村里水泥马路修到了家门口,种田都给补贴,吃穿不愁。”这是来自拥有37年党龄老党员的肯定。
供稿:区融媒体中心 ;宣传部 汤小瑜 刘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