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记者采访发现,农村地区正涌现出一批为农业农村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的“兴”农人:用遥控器种地的稻田“骇客”、把乡村集市摆在手机直播间的线上“货郎”、让油菜花开出45种颜色的“花痴”博士、留学归来的“90后”海归农民等。他们为农村的生产种植、农产品销售、产品供给、人才储备等描绘出一幅全新的图景。在这群“兴”农人的带动下,乡村振兴正迸发出强劲动力,发展活力持续激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未来可期。
(视频记者:万象)
新华社南昌3月20日电(记者范帆、陈春园)
【“兴”农人】邹泰晖是南昌智慧大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2018年,从事农机生产和销售的邹泰晖看准了智慧农业的广阔前景,回到家乡南昌县蒋巷镇,流转1万多亩耕地并进行智能化改造,开启了一场智慧农场的“试验”。无人驾驶的农机、立在田间的传感器、实时传输数据的智慧平台……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科技的应用,让农民种田从“靠经验”变为“靠数据”“靠科技”,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全程数字化和智能化。
【振兴故事】春分时节,各地春耕农事正忙。在江西省南昌县蒋巷镇的大田农社,几台无人农机正在田间来回作业,站在田埂望去,仿佛置身于科幻片的场景中。
“这台无人驾驶旋耕机加装了自动驾驶操作系统,只要农机手设置好点位,机器便可以沿着指定路线进行作业;这是一台无人植保车,外形酷似电影里的‘火星登陆车’,用遥控器就可以操作它在田间喷洒农药……”邹泰晖一边展示各种“炫酷”的农机,一边向记者介绍说,如今农民不用下田,就能远程操控农机在稻田穿梭,就像电影里掌握尖端科技的“骇客”。这些农机还加装了传感器和摄像头,邹泰晖只要在办公室打开手机,便可以了解农机的作业面积、运行轨迹等耕作情况。
农机手正在操控无人植保车,准备下田对油菜进行植保作业。新华社记者彭昭之摄
得益于无人农机的推广应用,智慧农场实现了“机器换人”,上万亩农田只雇用26个职业农民管理。与此同时,这里还有科学的数据指导农事生产的各个环节,让种田不再依靠经验。
这背后的奥秘便是立在田间的30多个智慧农情检测站,它可以通过传感器收集空气温湿度、土壤pH值、光照度等情况,最终所有数据都会反馈到智慧平台终端,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分析数据,为田块量身定制不同的种植方案,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产量。
“智慧设备助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进一步提升了耕作效率,解放了生产力,未来种田只会越来越轻松。”邹泰晖说。
两台无人旋耕机正在翻地作业。新华社记者彭昭之摄
【振兴手记】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在邹泰晖的智慧农场,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正在被改写,智能科技的普及应用让农民不用再“面朝黄土背朝天”,只需通过手机和遥控器就能轻松种田。科学技术是引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不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才能将“中国饭碗”端得更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