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武文娟)近日,以“数字赋能与教育创新”为主题的2023年北京市数字教育大会召开,会上正式发布《北京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规范(试行)》和《北京市高等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根据《规范》,未来三到五年内,北京市将实现85%的中小学校达到智慧校园建设要求的总体目标,将遴选出100所新型智慧校园示范校;高校业务部门管理服务信息化的应用覆盖率将达100%。今年将遴选出40所新型智慧校园示范校。
《规范》中明确,北京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内容包含智能环境、应用融合创新、学校教育数据及应用、互联网服务及应用、数字素养与技能、保障及运行服务、数字资源、信息安全与可信环境、信息化特色发展等9个部分内容,重点突出共建共享和智慧应用。
在智能环境方面,《规范》提出要创新教室环境。中小学建设智慧教室,全过程采集教学与学习行为数据,促进个性化学习;依托区域教育云和教学资源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在线学习社区及第三方服务,实现教学云端一体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建设新型专业教室,支持科学教育、创新教育与跨学科实践,包括学科数字化探究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创客教室与开放创新空间等;发展虚实融合新型空间,包括智慧学习中心、教师发展数字中心、智慧体育中心、智慧图书馆和文化生活空间等。
在应用融合创新方面,《规范》提到打造物联化智能新场景,提高学校物联智能化水平,实现对校园人、事、物高效、便捷、智能一体化管理。在智慧学习方面明确,北京中小学学生将享有自主学习的平台与服务,开展灵活多样的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和泛在学习,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学生能利用学习诊断数据,促进学习的自主规划、自我监督、自我反思和自我改进,发展学生学习力;掌握常见的在线学习平台、学科性学习工具及常见软件与服务,有效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北京市教育公共资源平台、“京学通”、北京市“空中课堂”等新型互联网学习服务,开展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目前,北京高校、中小学校和教育研究机构等近3000个单位实现了100%接通互联网。其中,千兆以上带宽入校占比超过70%,无线网络覆盖率达90%以上。建成以一库、六系统、N应用为框架的北京市教育大数据体系,打造了全市教育数据共享交换的‘数字基础底座’。在这个‘数字基础底座’上,汇聚了57个教育业务系统的320张数据表,2.7万个数据要素,共计5.78亿条教育数据。北京市教委以场景驱动支撑综合改革,统筹建设了教育公共服务、教育公共管理、教育公共资源‘三大平台’。”北京市教委信息化处处长张宪国介绍,今年将遴选出40所新型智慧校园示范校。
市教委主任李奕提出,要把教育在扩大内需上的新作为、教育数字化的新实践、“双减”后半篇文章的新举措、大兴调查研究的新行动同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融通。要丰富数字教育新消费,以教育数字化为支撑,在大中小幼各个学校,不断丰富能够全面支撑五育并举的新型消费供给和多元服务;要创新数字教育新场景,推进科教和产城教融汇,不断打造有特色、有亮点、有规模的新数字育人载体和数字教育空间;要注入数字教育新动能,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化手段,赋能基础学科建设,会聚更多全球优秀人才,全力支撑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 【编辑:李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