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慈化镇新塘村:“十三五”省级贫困村脱贫纪实

2021-01-25 17:59  阅读:7826 

“尊敬的慈化镇、新塘村上、驻村帮扶全体领导:您们好!……我是从2014年纳入,2017年退出……全体领导落实扶贫政策好,在各方面工作做得好,我们非常满意和最满意,今日我们全家大小人表示感谢!”慈化镇扶贫办收到的这封长达两米的感谢信,出自于新塘村贫困户邹清忠之手。信中记述了他从纳入贫困户,到脱贫退出后享受的低保、看病报销医疗费、小孩读书享受教育补助等一系列帮扶政策,以及驻村干部、村干部、帮扶干部为他们做的点点滴滴。长长的感谢信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毛笔字,信中没有华丽的辞藻,甚至有些语句不通,却充满着质朴的感激之情。

“邹清忠在家没事的时候就看书,看新闻,帮扶干部拿给他的扶贫宣传册他也看了好几遍,对政策非常了解。这封信他写了一个月。”新塘村的支部书记易子良告诉我们。

△贫困户邹清忠写的感谢信

真情帮扶,引导贫困户感党恩

新塘村地处袁州区慈化镇南部山区,与慈化集镇相隔10里路,四面环山,是典型的山区村,全村有农户657户3633人,长期以来以水稻种植、家禽养殖为主要收入来源。由于交通不便,加上村民世代以种田为生,生活并不富裕,2014年,新塘村被列为“十三五”省级贫困村,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邹清忠就是其中一户。邹清忠是新塘村高庄组贫困户,2013年因患肝硬化花去了家中所有的积蓄,加上两个小孩当时还在读书,生活陷入了极度困境。2014年他们一家被纳入贫困户。“帮扶工作刚开始的时候邹清忠还很抗拒,对村里的工作也不配合。我头几次上户他都不大搭理我。”帮扶干部易坊来说道。村里为他们申请了低保,看病又能报销90%,省去了一大笔开支,两个小孩也都能享受教育补助,解了邹清忠一家的燃眉之急。邹清忠这才慢慢意识到,扶贫是真的在帮他脱贫解困。2016年驻村工作队宜春市住建局来到新塘村,了解到邹清忠一家的实际困难,工作队又帮助邹清忠在家发展养殖产业,2017年底邹清忠的家庭收入达到19411元,人均纯收入4800余元,顺利实现脱贫。“以前是我不对,我想政府的这个扶贫可能是搞搞形式的,没想到真的为我们老百姓做了这么多。”邹清忠能如此感恩源于他得到了真心用心的帮扶,而他的脱贫只是新塘村50户贫困户的一个缩影。2018年,新塘村实现整村退出,44户贫困户顺利脱贫。2020年9月底,未脱贫的贫困户也成功脱贫,全村贫困人口的人均收入达到了8000元以上,新塘村从曾经的省级贫困村摇身变成了美丽洁净的新农村。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这些年新塘村最大的变化就是基础设施得到大大改善,现在我们路好走了,去镇里也方便,住房、用水、用电都不愁了。”新塘村村民对此无不称赞有加。以前的新塘村“山高路远”,通往新塘村的道路不仅狭窄,而且都是泥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新塘村民的常态,不仅严重影响了村民的出行,也成为影响新塘村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过去我们就靠种田养家糊口,太穷了,大家都叫我们岭上人,姑娘们不愿意嫁到这里来,小伙子娶媳妇都发愁。”村里的老人们常常感叹。“这两年年轻人好多都外出打工了,留下老、弱、病、残在家里打理农田,照顾小孩。”为彻底改变贫穷,2016年,新塘村在帮扶单位宜春市住建局的大力支持下,在慈化镇政府的带领下,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各类资金,推进七改三网建设。2016年-2020年,新塘村共整合各类资金2180余万元(其中帮扶单位市住建局帮扶202.5万元),累计硬化组级公路38.5公里,入户路20公里,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建成6个高位蓄水池,为村民安通自来水入户管网,全村657户3600多人都能足不出户喝上放心水;为2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的危旧房进行新建或维修加固,确保所有贫困人口住上安心放心的房子;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厕所革命”,实施农户改厕657户,无害化厕所覆盖率达100%。

“村里变化真大。你看现在我们回来车子都能直接开到家门口,还不会蹭一车泥。”很多从外地务工回来的村民感触最多的就是环境变好了。过去道路两旁堆满垃圾的现象不复存在,宽阔干净的水泥路,整洁的房屋,修葺美观的水渠,潺潺流水,再加上满山的翠绿,让如今的新塘村看起来格外的秀美,村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产业先行,驻村帮扶单位来助力

产业是脱贫的根本,要让新塘村民彻底脱贫走上致富路,一定要增强产业造血功能。2017年底,宜春市住建局通过对新塘村的实地考察,结合新塘村山多地少的实际情况,在和村干部、村民代表多次商讨后,决定帮助新塘村民发展养牛产业。他们出资20万元,建成枫树山牛羊养殖基地,有黑山羊130余头,带动50户贫困户受益分红。2018年贫困户共分红26750元。2019年,新塘村和驻村工作队改变传统模式,采取“党建+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立了同春堂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以股金或土地入股的形式,将全村50户贫困群众全部纳入扶贫产业中来。合作社先后发展中草药种植,油茶种植产业,2020年又在岐石组开辟鱼塘100余亩,年产15万斤,预计2021年产值可达80万元。同时,新塘村突出乡村农耕文化与特色产业发展相融合,注重保持农村风貌,体现田园风光,激发了村民们对产业发展的认同与对本村特色产业的认同。得益于产业的发展,今年62岁的新塘村土冲组贫困户袁修海从以前的“光杆司令”变成了如今远近闻名的“羊司令”,2020年袁修海仅养羊收入就有11000元,家庭总收入达到23000多元。“如果没有这么好的扶贫政策,没有政府的扶持,像现如今这么好的生活,那是不敢想象的。”

四年多的驻村帮扶,宜春市住建局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00余万元,同时广泛联系社会爱心企业为新塘村捐资捐赠77.5万元,协调落实组级公路修建、路灯安装、新建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等民生工程项目和扶贫产业发展。新塘村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8年底新塘村以全镇第一的好成绩成功实现整村摘掉脱贫,2020年新塘村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驻村第一书记乐剑和工作队员章敏国、冯宇晶以村为家,与村干部、全体扶贫干部一起筑牢了脱贫一线“连心桥”,用脚丈量了村里每一寸土地,用心叩开了每一位贫困户的家门 ,得到了贫困户的认可和高度称赞。

高庄组贫困户易清勇一户人家住在一个山坳里,通往他家的路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为此驻村工作队争资帮助他修了一条长一公里宽2.5米的路。他逢人就说:“扶贫政策太好了,村里和乐书记帮了我的大忙。”不仅买来鞭炮感谢驻村工作队和村里的帮扶,还硬是将家里养的土鸡送到了村里。“我没什么可报答的,自己养的土鸡,就是希望能表示一下自己的心意,你们千万莫嫌弃!”党建引领,脱贫路上党旗飘要彻底改变一个村的落后面貌,必须让党组织厚植于农村。只有提升基层组织力,建立一个战斗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村两委班子,才能不断激发内在发展动力,带领全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由于新塘村经济基础薄弱,驻村帮扶单位宜春市住建局2016年从单位办公经费中抽调2万元购买空调、电脑等办公用品捐助新塘村,改善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办公条件。2017年出资40万元,新建近六百余平米的新塘村便民服务中心,配备了大型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和红色文化阅览室;后又出资8万元用于便民服务中心的装修。

“村里硬件设施完善了,软实力也得加强,这样才配套。”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指导下,新塘村不断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完善了“三会一课”,完成了党建“三化”建设,完善了民主决策长效机制,筑牢“重产业、强基础”的工作格局。同时,新塘村和驻村工作队积极推进党建引领,让村班子动起来、活起来,并带动村里党员参与到扶贫攻坚中来。

“目前村里培育了3名致富带头人,让党员带头干,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开路先锋。”新塘村第一书记乐剑介绍。党员邹军,新塘花炮厂业主,也是村里致富带头人。花炮厂开办之初,就优先聘请本村村民做事。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邹军又响应政府号召,设立扶贫车间,尽量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来厂上班。人员多的时候,厂里有上班的村民150多人,其中贫困户就有20多人,每个月能拿到3000元左右工资。“政府为我们企业创造了好的环境,提供了这么多便利和优惠政策,自己也该为村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了。厂子现在正在整改,年后就能正式开工,到时我们还是会有优先安排贫困户和村民来上班。”邹军感慨道。

持续发力,乡村振兴在路上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新塘村和驻村工作队并没有因为脱贫工作完成了考核就放松要求,而是进一步查缺补漏,走访看望贫困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与此同时,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做梦都没想到我这个情况还能在自家门口找到活干。”塘池口组贫困户易庚发一大早就拎着垃圾袋出门了。他患四级肢体残疾,腿脚不方便,村里就聘请他做保洁员。村里建立了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制定了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并为每家每户统一安装责任牌,发放了垃圾桶。村民们自己负责清扫房前屋后的垃圾并倒在门前垃圾桶就行,垃圾清运车会定期来清运,而易庚发只需负责包片范围内的道路清扫、树木管护。“我做不了重活,村里照顾给我安排这个活,每个月能挣到600元钱,还能帮家里做点事,我很满足。”

为丰富村民生活,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新塘村充分利用休闲娱乐广场,多形式多渠道开展群众性文娱活动,并请来区文广新旅局的表演团为村民们表演采茶戏;为普及宣扬新家风家训,弘扬传统美德,提升乡风文明水平,新塘村专门修建了160平米的村级文化墙,以此努力营造文明、友爱、和谐的邻里关系;为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着力解决村里“空巢老人”的就餐问题,新塘村设立了“幸福食堂”,让老年人“食有所依”……“虽然脱了贫,但工作不能松懈。”谈起今后的工作,新塘村支书易子良踌躇满志,“接下来村里要把养羊、养鱼产业继续做大做强,不断提高村民的收入。发展特色农业,吸引更多有为人士回乡创业,和我们一起振兴乡村,建设更好更美的新塘。”

供稿:慈化镇 彭婷

111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