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最新论证!事关袁州古城“前世今生”

2022-08-22 09:55  阅读:8719 

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

8月21日

由宜春市委、市政府指导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和宜春市文广新旅局

组织召开了

“袁州古城高士南路段城墙遗址

考古发掘成果专家论证会”

会议邀请了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浙大城市学院、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单位专家,推选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瑞为组长,采取线上线下会议形式。

专家组实地考察了考古现场和宜春市博物馆观摩了出土标本听取了考古队的汇报审看了报告和相关资料一致认为高士南路段古城墙遗址考古发掘经过国家文物局同意严格遵循《田野考古操作规程》工作规范地层叠压关系清晰年代判断合理,资料收集齐备

所揭露的高士南路城墙遗迹是袁州古城南部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晚唐五代包砖城墙为目前江西地区经科学考古发掘保存最早的包砖城墙遗址,清理的古城墙遗迹呈现了袁州古城晚唐五代至南宋时期的修筑过程,显示了袁州古城建造技艺,展现了袁州古城历史风貌,是近年来江西乃至全国城市考古的重要收获。

高士南路城墙的发掘为了解唐宋时期袁州古城的形制、布局提供了一手资料是宜春建城史的重要实证促进了袁州古城文化的内涵挖掘有利于推动宜春市古城文化复兴促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江山胜游宜春地,崇墉叠雉袁州府

宜春是江西西部的重要设区市,其城建史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九月,安抚使李大亮采用包砖的方式建筑袁州城。唐昭宗乾宁二年(公元895年),袁州刺史揭镇增修袁州城,此时袁州城罗城长4600多米。

宋室南渡,为巩固城防,政府进一步增修袁州城。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知州事汪希旦、治中闾邱霖去旧立新,增筑袁州城,使得袁州城重阿崇闉,屹若云矗,控山阻江,雄冠东南。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罗克开因旧增新,增卑以为高,培薄使之坚,更加固了城墙。南宋以后,袁州城范围基本上固定不变,此后历代屡有修建。

袁州古城高士南路段城墙遗址位于袁州区平安路附近于2020年6月修建高士南路过程发现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宜春市博物馆对其进行初步发掘

为了展现袁州古城风貌挖掘袁州古城内涵▼

2021年6月至今,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宜春市文广新旅局、宜春市博物馆联合对袁州古城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5个疑似城墙遗迹点。在调查的基础上,对高士南路段古城墙遗址进行了重点勘探发掘。此次考古勘探3000平方米,考古发掘980平方米,揭露了夯土包砖城墙墙体、马面和夯土遗迹等古代城墙建筑遗迹。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和热释光测年结果,结合文献资料,将揭露的城墙遗迹分为晚唐五代和南宋时期。

揭露的晚唐五代时期夯土包砖城墙残长50.5米,最高4.40米,墙基宽约10米,采用青灰砖丁顺平砌。

为提高袁州城的城防能力,南宋时期最重要的改变是对南侧包砖墙进行了根本上的整修,从墙基对包砖墙进行重新砌筑,外侧增筑了马面,内侧加筑护坡。考古揭露的南宋时期城墙是在晚唐五代的基础上大规模增筑修建。先对原有墙体夯土进行了加筑,其次在南面包砖墙外侧增筑了马面,马面残长16.5米、宽7.19米。马面使用夯土包砖的砌筑方式,包砖墙采取长方形砖框形式,框体靠近夯土的一侧与夯土同砌,部分包砖上模印“官”“記”铭文。包砖墙内侧夯土叠压在晚唐五代的南侧包砖墙之上。最后在晚唐五代的北侧包砖墙体外部加筑夯土护坡。

专家组还对下一步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提出建议▼

进一步系统开展袁州古城考古,完善了解城墙走向与空间布局,逐步开展城门、道路、护城壕、衙署等相关遗存的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深化对袁州古城的学术研究和考古的价值认知,推进古城整体保护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利用;尽快开展已揭露的城墙遗迹原址保护和有效展示工作,编制袁州古城保护规划,整体保护和活化利用好袁州古城。

112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