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一早,秋高气爽,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南山管理站的10名工作人员又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一天。他们深入所辖湖区,仅一上午就劝导八十多名垂钓者离开保护区,收集了近60公斤垃圾。
这是南昌市应对极端干旱天气,加强鄱阳湖区越冬候鸟和湿地保护“特别行动”的一个缩影。据悉,今年南昌市在例行开展2022-2023年度全市鄱阳湖区越冬候鸟和湿地保护专项整治行动的同时,针对异常干旱天气,及时出台了更有针对性的“特别行动”方案。
担忧:干旱的鄱阳湖还能留住候鸟吗
9月中下旬,正是越冬候鸟向鄱阳湖迁徙的时节。9月26日今年首批越冬候鸟已抵达鄱阳湖。
而鄱阳湖提前两个月到来的枯水期,改变了鄱阳湖主湖区及所属堑秋湖、碟形湖的水域生态状况。地面干涸,湖草肆意生长,给越冬候鸟的觅食、栖息都带来较大的影响。
根据风云气象卫星监测,今年鄱阳湖最大水域面积为3331平方公里,与其相比,目前鄱阳湖水域面积缩小近九成,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内鄱阳湖水位仍难以较好恢复。这将导致越冬候鸟赖以生存的传统的鄱阳湖滩地、草洲等生存环境发生改变。
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专家戴年华介绍,10月19日至20日,他参加了有关部门组织的“2022年夏秋冬连旱鄱阳湖西线科学考察”,考察了包括新建区南矶湿地、永修吴城大湖池、都昌棠荫岛等地,目睹了枯水期鄱阳湖鱼类生存空间明显压缩的现状,目前水面仅为丰水期的7%左右,鄱阳湖旗舰物种江豚生存遭受严重威胁,浅水洼地发现不少鱼虾螺蚌等水生动物死亡,水生植物、湿地植物和依赖湿地的水鸟等所受影响难以估量。
据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南山管理站站长李建新介绍,近日,两类违法行为较为严重,第一类是在保护区内垂钓,这些垂钓者在与越冬候鸟“争食”的同时,还留下装蚯蚓用的钓鱼盒、快餐盒、饮料瓶、塑料袋等一地垃圾,如果不及时清理,对越冬候鸟栖息环境和安全均造成不良影响。22日、23日周末两天,管理站每天清理垃圾五十多公斤。第二类是在保护区内驾车体验越野的快乐。他们或在龟裂的鄱阳湖湖床上,或在长满浓密苔草的湖区内开着越野车恣意驰骋,更有甚者还把这种违法行为分享到一些社交平台上。李建新心痛地告诉记者,这些湖床一经碾压,土上的苔草、土下的螺蚌等水生动植物会受损甚至死亡,而且汽车尾气及人们留下的垃圾也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
应对:千方百计保住水,想方设法供食物
南昌市今年6月入选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足见水生态环境之优越,湿地资源禀赋之得天独厚。该市已连续十年组织开展越冬候鸟和湿地保护专项行动,为了给候鸟提供安全稳定的栖息、觅食环境,各级政府和百姓都在积极行动。
今年针对极端干旱天气的诸多不利影响,南昌市自10月1日起,开展为期2个月的鄱阳湖区越冬候鸟及其栖息地保护特别行动,全面消除危害越冬候鸟的安全隐患,协调解决各类对越冬候鸟栖息地造成威胁的问题,维护好鄱阳湖湿地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
全市各滨湖县区按照天然修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的原则,开展了保水之战。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沿湖乡镇携手,对保护区内9个子湖泊、碟形湖,面积约7万亩水域实行联管,通过协议管湖、社区共管等方式保住候鸟越冬期生态用水。主要是对湖堤塌陷区域进行抢修,以及对原有圩堤和水闸进行修补修护、关闸留水。据统计,9个子湖泊内越冬候鸟栖息地的面积约占保护区的50%,能基本满足越冬水鸟生活所需。今年8月,越冬候鸟已在保护区内出现,9月保护区内观测到白琵鹭和灰鹤两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冬候鸟和旅鸟的数量不断增加,候鸟迁徙迹象明显,标志着南昌市沿湖区域正式进入候鸟越冬期。
在保护好栖息地同时,今年旱情对越冬候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食物来源明显减少,在南昌市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的指导下,沿湖地区提前筹备“候鸟食堂”,彰显热情的待“客”之道。
高新区鲤鱼洲五星白鹤保护小区内1050亩人工湿地全部种植候鸟喜爱的莲藕,并预留了核心区域周边850亩不收割的稻谷作为食物补充,考虑到今年候鸟口粮短缺的严重性,保护小区还购置了稻谷3万斤、玉米3万斤,以备不时之需。为了消除干旱对候鸟栖息环境的影响,五星白鹤保护小区对周边4000米渠道进行清淤疏浚,实现水系循环流动,优化水质。鉴于外来水源不足,保护小区购置了5台抽水泵,在藕田内打深水井3口,确保候鸟栖息的人工湿地有活水源源不断。
新建区沿湖乡镇和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汊湖站共同研究水情,对受损湖堤进行修补,保障候鸟栖息地生态水位。同时在昌邑乡、南矶乡建立“候鸟食堂”,规模控制在每地500亩以上,根据农户自愿原则,对不收割的晚稻田进行补助,确保越冬候鸟有充足的觅食地。
南昌县在有条件的区域,破除闸口、矮圩等对碟形湖进行引水管控,蓄水保水,改善湖区植被生长条件。
进贤县沿湖乡镇与江西省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里管护站定期研究水情,全力保证金溪湖、坎下湖等具备控水条件的碟形湖进行水位管理。同时按照“谁保护,谁受益”“谁受损,补偿谁”的原则,落实农作物受损补偿,引导湖区农户和群众不驱赶在农田、菜地、鱼塘、虾池中觅食的候鸟。
共治:加大湿地保护宣传,强化巡护打击力度
进入候鸟越冬期以来,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主要路口设置宣传牌、警示牌,禁止外来人员擅闯保护区,然而垂钓和驾车闯入的还是屡禁不止。
李建新说,为了阻止车辆进入保护区,南山管理站与南矶乡政府联合开挖深沟15公里,筑起一道生态安全屏障及防火带,但没想到,一些游客自己带锹铲等工具把沟壑填平,还是把汽车开进去。“为了阻止驾车进入,有的地方我们挖了3次以上。”李建新无奈地说。
垂钓在保护区是严格禁止的,但李建新说,这段时间,每天都有七八十人被劝走,周末人更多,这些人走后留下的垃圾令人头痛。24日这天,太子河2公里河道边就清理出足足4大袋近50公斤垃圾。李建新希望媒体能呼吁大家文明观鸟,不要乱扔垃圾污染候鸟栖息地,严禁驾车进入湿地洲滩,严禁野外用火、驱赶鸟类、用无人机拍鸟,严禁捕捞、垂钓、狩猎等。
为此,南昌市林业局成立了由林业综合执法支队、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和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组成的联合执法监督组,对沿湖县区、乡镇场等地越冬候鸟及栖息地保护工作开展了监督检查,进行了不定期执法行动。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和《江西省候鸟保护条例》实施的首年,如何让政策法规真正走入百姓的心中,真正把保护湿地和候鸟变成自觉的行动,才是立法的初衷。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南昌作为国际湿地城市,实现水-草-鱼-鸟-人与湖的和谐共生,是建设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要求,也是南昌唱响世界的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来源: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