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南昌大学: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2022-11-14 15:13  阅读:2171 

搭建中外学术交流及科技合作平台,推动国内外高校与重点企业深度合作。2022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南昌)将于11月10日开幕。  

作为大会承办方之一,南昌大学将学科和平台优势转化为发展“内驱力”。近年来,南昌大学分别与海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签署了20余项科技合作协议,推动科研联合攻关、人才联合培养和创新成果共享,促进产学研用项目的实质性落地。

搭平台拓渠道聚人才 不断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发展

科学研究的终极目标在于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学研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路径。2018年,首届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南昌)召开,以期充分发挥平台资源优势,聚焦产业和经济发展,聚焦学术和科技交流,切实推进中外产学研用合作。

转眼间,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南昌)已成功举办三届,千余位重量级专家学者在此会聚,为一流学科建设、科技成果转化聚集国内外优质资源,为产业振兴凝聚“最强大脑”。南昌大学作为大会的主要承办方之一,成为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第一战场”,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与日俱增。

2018年12月7日,在第二届江西高校科技成果对接会上,南昌大学国际食品创新研究院、国际材料创新研究院及南昌航空大学国际合作创新研究院揭牌。(南昌大学供图)

——科研合作平台创建取得新突破。2018年,南昌大学国际材料创新研究院、国际食品创新研究院获批成立,面向产业需求和学科前沿开展重大基础和应用研究,培养和汇聚拔尖领军人才和创新队伍,三年来,共引进了70余名高层次人才,开展国际科研合作13项,主持承担了超高温阀研制等国家级项目5项,省级重点项目16项。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签订科研合作协议24个,创建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合作平台11个,在研究生联合培养、互派教师访问、共同申报研究项目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

——科技服务地方经济取得新成效。2018年以来,南昌大学与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等20余个市县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出校地合作新模式,建设南昌大学重庆研究院、南昌大学循环经济产业丰城研究院等产教融合研究院。同时,学校聚焦省内优势产业,由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牵头建设江西省发光材料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由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建设江西省食品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由物理与材料学院牵头建设江西省超高温金属新材料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

扎根赣鄱大地 科研创新结出经济硕果

江风益团队19年磨一剑,开创了世界上LED照明第三条技术路线。(南昌大学供图)

夜幕降临,800余杆智慧路灯亮起,暖黄色的灯光装点着井冈山风景区内20公里盘山公路。这是由南昌大学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硅衬底金黄光纯LED照明技术打造的光源,是半导体照明“中国芯”的最新应用之一,也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生动注脚。

科技成果只有在完成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的转化后,才能成为造福经济社会的重要力量。一直以来,南昌大学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突破,引领支撑地方发展。江风益团队19年磨一剑研发的硅衬底半导体照明技术方案,开创了世界上LED照明第三条技术路线。目前,依靠江风益团队的核心技术,江西已孵化出上、中、下游企业19家,年销售收入超30亿元,每年带动全国下游应用超过200亿元产值。

沉心科研,厚积薄发,支撑引领相关产业技术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直接带动经济效益以数十亿元增长,这在南昌大学并非个例。

谢明勇团队的研究成果催生出全新的果蔬发酵绿色制造产业。(南昌大学供图)

江西是传统农业大省,蔬果品种极为丰富,产量可观。但是,新鲜蔬果不适宜长期保存,大批上市时往往只能降价甚至“贱卖”,高产量并不能带来高产值,令人痛心。

如何将先进技术引进果蔬精深加工领域?以此为主攻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昌大学谢明勇教授率领团队二十多年来潜心科研攻关,在反复论证后,决定将益生菌发酵技术引入果蔬现代加工领域。为寻找到适合果蔬发酵的专用益生菌种,谢明勇团队开展了艰难的探索。最终,项目组筛选、保藏果蔬发酵专用菌种8000多株,建成了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果蔬发酵专用菌种库。

为了实现益生菌发酵果蔬的量产,谢明勇团队进行了大量试验,成功开发出9种新技术和13类益生菌发酵果蔬全新系列产品,该技术和产品在全国20多个省市100多家企业推广应用,催生出全新的果蔬发酵绿色制造产业。

“作为江西的科研工作者,我们要沉下心来,选准方向,心无旁骛,了解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情况,坚持‘四个面向’,主动对接江西重大需求、老百姓需要等,力争为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谢明勇如是说。

设立学科特区 国际化“朋友圈”不断壮大

近年来,南昌大学大刀阔斧推进体制改革,创新学科建设模式,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给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努力实现科研产出的最大效应。

力行“破五唯”,构建了以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凭实际贡献,突破学历资历限制,破格晋升高级职称。探索了与学科特征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创设学科特区。2018年南昌大学开展“学科特区”试点,以“2+X”的方式逐步推进学科特区建设。“2”为学校的优势学科“新材料技术学科群、食品科学技术与健康学科群”,“X”指以“能进能出”方式滚动支持的候选学科,形成了材料、食品两朵“红花”学科带动相关“绿叶”学科交叉协同发展的新模式。

在此机制之下,学校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被列入首批国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2021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南昌)现场。(南昌大学供图)

南昌大学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加入了“中国—中东欧高校联合会”“南亚—东南亚高校联盟”“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欧亚—太平洋联盟”等国际高校联盟,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170余所高校与科研机构开展了合作交流。

2022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南昌)开幕在即,南昌大学在大会期间将在新材料、稀土、先进制造及其交叉学科三个领域设立分论坛,已邀请近500名中外著名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会,探讨前沿科技创新的产学研用情况,聚焦产业发展与社会需求,深化协同创新合作。


来源:新华网

编审:刘鑫珂

审核:刘婷、甘露

111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